《从世俗中来,到灵魂里去》读后感_1800字

《从世俗中来,到灵魂里去》读后感1800字

一直断断续续看书,看完一本接着下一本,很久没写观后感了,当然,也只能是观后感,算不上书评(微读里几乎少有真正的好书评),只个人感慨而已。也一直没时间,所以就做了一回低头族,在上下班路上断断续续把这本书看完,所幸没撞电线杆,没踩空楼梯,没挂树枝上,也没被车撞。感谢上帝啊。

不扯淡了。说说观后感。

1,其实是写给写作者和评论家看的,主要是写作者。写作者看看这本书,还是不错的。从题目就能看出来,是要让写作者从俗世中来,到灵魂里去。指定对象明确。

2,此书由演讲稿组合而成,口语化,有一种交谈的意味,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别以为谢有顺的文字好像只这个水平,错了,这当然只是他的一个侧面,如果你看过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那些颁奖词,哇,牛逼啊,对,没错,颁奖词全出于谢有顺之手。

3,此书有一个核心观点,文学要回到“常道”,不是医学上的那个肠道,而是文学上的带点哲学意味的常道。实际上就是另外一句话,文学即人学。这个口号一直被我们呐喊来呐喊去,可我们的文学其实都不怎么关注“人”,我们关注的是群体中的“人”,是“家国”里的“人”,是“族群”里的人,是“组织”中的人,非个体作为独立生命的那个“人”。文学就是要写“人”,写独立的个体生命在巨大的生存面前的战斗与抵抗,写出那种挣扎,写出那种复杂写出那种深邃,以呈现灵魂之深,拷问人性之深。这才是最基本的。可我们恰恰偏离了这个常道。卡夫卡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之所以伟大,在于以文字以文学之方式呈现了灵魂的复杂,让其浮出水面,悲泣之,拷问之,审判之,救赎之!我们挖不深,一方面由于我们的关注点在“外面”,在“家国”这些大概念上,就拿四大名著来说,《三国演义》是“国”,《水浒传》是“帮派”,《西游记》是“团队”,《红楼梦》好点,也要借助于“家族”,我们的重心不在独立的个体生命上,《金瓶梅》如果不是关注西门庆这个“个体生命”的声色犬马,就放荡开来极度渲染“色”这一点,早就把它打入十八层地狱,当然,极度写“色”,也就是极度写“人”,绚烂至极见本性。色乃人本性嘛,谁也不要欺骗谁,恰恰如此,《金瓶梅》反得以经典,得以流传。另一方面是我们不反思,无忏悔,也就没有对终极的追问。孔夫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活着都他妈搞不清楚,管毛线个死。他老人家大概忽略了一点,人终究是要死的,对,这是真理,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外国文学有终极追问。《从俗世中来,到灵魂里去》中,谢有顺不只一次提到《圣经》并引用《圣经》,并不单单从文学的角度去解读,而是以《圣经》为范本,描摹西方文学里建立起来的那个相对“成熟”的价值体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现在在干什么啊”,“我们要到哪里去”,这几乎成为一个基点,文学倘若不建立在这个基点上就永远无法触及灵魂之深,这是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这也恰恰是文学之常道。因为人本质上骨子里“贪生怕死”,然后才有“向死而生”“舍生取义”之类的。我们为什么怕死,因为人会死;我们为什么贪生,因为我们骨子里渴望永生。我们的作家没有这个体系,原因很多,与文化有关,与信仰有关,与环境有关,与土壤有关……当然,谢有顺在书中提到,《红楼梦》是有追问的,虽然“太虚”。但是我们无忏悔,写“文革”的作品中,真正有忏悔精神的大概只有巴金的《随想录》了。对“过去”不反思,更无忏悔,对未来无追问,何以掌握“真”理?何以触及人心?何以开掘灵魂?还有一点似乎也颇值得思考,当然不能说我们中国人的灵魂是“隐”的,灵魂有无还在争论中,我只能说中国人的“心”是“隐”的,好不容易打开,还要“犹抱琵琶半遮面”,还要“却把青梅嗅”,含蓄,模糊,“中庸”,“顾左右而言他”,这种人心倾向于普遍的“隐”性的“巨大惰性”严重影响了作家的笔力向灵魂的纵深开掘,写作者是这样的心态,阅读者也是这样的心态并乐意欣赏甚至迎合吹捧这种心态的作品。本来就搞不清楚,谈毛线开掘灵魂的深度?

4,总而言之,谢有顺一直在强调“人”,不信的话,可以看看这些章节的题目,“从俗世中来,到灵魂里去”,“文学的事:人心的省悟”,“一个人的记忆和悔悟”,“笔墨从一个人的胸襟里来”,“散文的后面站着一个人”,不管哪种体裁,全部打通。

5,为什么没给五星?很简单,一颗星是扣的微读,把人家的题目都给弄错了,太大意了,“世俗”和“俗世”能一样吗?世俗小,轻贬;俗世大,中正。而且,文中有大量句子重复。

6,一点浅论,大概如此。

2018年5月14日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500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观电影《小王子》有感500字

    “  我们只有用心才能看清楚,本质的东西肉眼是看不到的。” 巨大的玫瑰里,上前朵一模一样的玫瑰花在阳光下绽放,可小王子却仅仅用目光一扫而过,眼中的玫瑰如骄阳般灿烂,如鲜血…

    读后感 2022年7月31日
    160
  • 《好吗好的》读后感1000字

    《好吗好的》读后感1000字: 读大冰的书已经好几本了,每一本都让我爱不释手,特别是这本《好吗好的》,当姐离开我去厦门时,我一直在看这本书,心情很平静,懂我的人说:“你可不可以用这…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39
  • 《贪玩老爸》读后感300字

    最近我和一起读了《贪玩老爸》这本书,是著名的儿童作家杨红樱阿姨写的,读后,我感慨万千。  “如果世界上有关于玩的比赛,马小跳不得冠军也得得亚军。马小跳不仅爱玩,而且会玩,…

    读后感 2022年7月21日
    120
  • 读《美人树》读后感100字200字

    读《美人树》读后感100字: 这次我看了《美人树》,这本书讲的是一棵树,却有着远行的愿望。为了获得自由行走的双腿,她无情地骗了女孩桑桑。于是,美丽的谎言一个接一个……直到有一天,一…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36
  • 《人树》读后感1000字

    致敬作者,为这伟大的无人能解的孤独。 这本书需要沉下心来细细品读,特别是开头,太过浮躁可能读不下去。但相信我绝对值得一读,这是从小人物的视角来写澳大利亚开拓史。没有浪漫和诗情画意。…

    读后感 2023年2月4日
    53
  • 《宝贝宝贝》读后感1000字

    《宝贝宝贝》读后感1000字: 《宝贝,宝贝》的作者是周国平,他是中国著名作家,学者,哲学家。他的作品《人与永恒》《人生哲思录》《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等,哲理与激情并重,文采与思…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4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