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的故事》读后感1000字
与茨威格的初识:
第一次接触茨威格的作品是初中暑假在家无意发现的《茨威格传奇作品集》,看的是一篇关于一个普通将军和滑铁卢的故事,一读便停不下来了,索性直接读完了整本书。尤其记得其中将历史的关键瞬间比做电流集中在避雷针尖端的说法,以及著名的“历史是上帝神秘的作坊”的比喻。后来才知道这本书叫《人类群星闪耀时》。
关于象棋的故事:
这个故事看过一次,应该是高中时彭城在图书馆借的那本国外短篇小说精选里的。这个月在学校经常和海伦走在一块,他说到害怕科三考试,我便想起了这篇小说,告诉他可以在脑海里反复回想操作,也会达到练习的效果。
回到这个故事,内容写的是两个象棋奇人,一个天生在生活各方面愚钝,却唯独象棋上天赋异禀。而另一位B博士,在受到纳粹软囚禁,精神折磨的处理里,找到了棋谱来解脱,最后因为长期与自己对战而精神分裂。
小说写作首先有立意,其次是刻画。刻画的要素包括环境,人物,心理等等。刻画是显,立意是隐的。茨威格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在人物心理描写上颇具功力。即使不做手法上的分析,通篇读下来,人物内心的挣扎也感同身受。故事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B博士承受了几个月的空虚带来的精神痛苦,在看到陌生人真诚的微笑时,居然认之为人性的奇迹。这得经历怎样的摧残。另一个人物,沉默寡言,但言行粗鄙,与B博士形成鲜明对比。但是细想这两个人却也有共通之处。B博士先前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以及随之而有的社会责任,受过良好的教育,这些定义着他的身份,给他较为明确的自我认知。但是当一切社会联系都被隔离后,每天面对的只有了无生气的相同物件,他的身份又是什么?他的坚持是否还会有肯定的现实意义?这些价值坚持比起眼前更加真实坚固的囚笼,在一天天怀疑中也摇摇欲坠。社会规训也好比是狱中的囚笼,人们在看不见的方寸地里活动。这些条框塑造着你我,严谨认真,踏实肯干,刻苦努力,游手好闲……等等标签贴在我们身上,却也掩盖着控制着心灵更深处永不停歇的不安与躁动甚至癫狂。
而那个乡间出身的棋手,虽然成名甚早,享名誉成就于一身,但是他也活在局限与冲突之中,由于其他方面的愚钝,他自建壁垒,遇到不顺便躲进蜗牛壳里。但是他木讷的言行之外,内心深处的冲动却也在象棋里找到了出口。
从这个角度看,这两个人有相似之处。我想这也是茨威格给我们重现的人性的复杂面,隐暗面。围观者众众,常态之下又何尝不隐藏着人性的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