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知乎「一小时」系列 HOUR:005)》读后感_2100字

《赶集(知乎「一小时」系列 HOUR:005)》读后感2100字

重点推荐的一本书。

可能是乡村长大的原因,书中提到的好多细节都会历历在目,甚至都有类似的经历。作者跟我们分享了一种出入乡村市井中接地气的旅行,让我们的视线接触到另一种为生活奔命着的群体、短暂欢乐却无奈悲苦的底层生活……乡土文学既连接着一种特殊的情结,又反应了乡村真实的面貌。每一次真实接触乡村的人,才会深切感受到“世界观”的一次次冲击与重建。正如作者所说他的世界观被颠覆了又重建,重建了又被颠覆………乡村的集市更是这种感受的放大镜和集散地。一个集市便可阅尽人间百态。这种一趟趟的赶大集的亲身体验,虽在相对落后且封闭的环境下,有过挣扎,有过迷茫,有过奋斗,但依然如故——淳朴的民风和热情好客的传统。

首先作者提到了集市的小商小贩或者只做大买卖的人,不大的开阔平地上,都在上演着人性的博弈。

将大爷大妈的淳朴玩弄于口舌之间。赶集是乡村人们的一种交流方式,却是人性的放大镜,大妈大爷不想被骗却因为有贪便宜的心理被贪婪的骗子所利用,骗子想骗却用美丽的幌子让大妈大爷乖乖掏钱,似买卖,似诈骗,作为消费者或者任何处于弱势一方得群体,因为信息的不对称,看似美丽的馈赠都隐藏着对方放大得利益。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这么低级的方法还会有人上当,今天总算有点明白了——这叫别让到嘴的鸭子飞了,也算是说,你给他们制造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困境。

这人吧,都喜欢贪便宜,而且还不想让别人看出来自己是为了贪便宜而贪便宜,否则自己就会觉得没面子。而且吧,越是贪心的人,越要面子,我就是把这两件事给搅合在一起,给他们整懵了,他们手里的钱就是我的了。

在这个过程中,他跟每一个大爷和大妈都握过了手,还问了对方姓啥多大岁数属什么的家里几个孩子这些家长里短婆婆妈妈的事儿。阿海努力地让大爷大妈们感觉和感受到,眼前的这个站在农用三轮车上的很幽默的小伙子是个好小伙子,而且已经跟自己很熟了,他们之间已经是好朋友了,最重要的是这个小伙子是值得信赖的。

就如文中的啊海来说吧,他针对的对象只是老年人,而年轻人一般都有警觉性和独立的判断力。他还有一个原则就是不会吸引那些玩智能手机的老人,这就代表家境可能充实或者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甚至代表这些手机是子女玩剩下留给老人的,也可以表示老人至少不是空巢老人。

这种做法抓住了老人的猎奇心理,继而引发了人性的贪婪和贪图小便宜的心思,最终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吹晕了一群老头老太。但前提是你得有一定的江湖技能,或者一定的团队配合。

任何东西要卖出去,都要靠销售推销自己的产品。大集上的人一般都没什么文化,不懂什么高大上的词汇或者高级的宣传方式。最简单有效的,就是练摊的摊主要组织一套自己的磕儿;没了这套磕儿,你东西再好再便宜,想卖出去也难呀。

事情后来有些出人意料。啊海原因是婚礼司仪,却因为母亲得了重病急需用钱于是不得不采取了这种不光彩的做法。

我后来思考过阿海这类干脏活儿的为什么总能成功。除了他们利用了人的贪心和要面子之外,其实他们也钻了一个空子,那就是——现在的农村,几乎全是空巢老人,已经没有什么年轻人了。

当接触到药老头关于空巢老人的叙述,现实和无奈一直萦绕在一起。

我问药老头:「日子过得好好的,干吗寻死呀?」药老头叹了口气:「唉!你的日子过得好,别人未必也过得好;你想得开的事,别人未必想得开。来买农药回家喝了但是没死成的,我就遇见过十七八个。」我很吃惊,但仍表示不信,说道:「你就吹吧!」药老头说:「不用吹!一看不对劲儿的,我就把兑了酱油和色素的苦瓜汁卖给他们。我自己独家秘方做的,味道很大,喝起来很难喝,专门卖给寻死的人,喝了肚子能疼一会儿,拉一泡稀就好了。」我问:「有色素会不会对身体有害呀?」药老头不屑地说:「有害?都想死的人了,那点害算个屁?!」我说:「这么说,你是救护救难的观世音菩萨转世?」药老头白了我一眼,长长地叹了口气:「唉!转什么世。见这种人见多了,我都觉得活着没劲了!」

每一个大集周边的农村,很可能此时此刻正在上演着一次「皆大欢喜」的自杀。

药老头说:「在很多农村,人人都知道,养老要有三宝:儿子、老伴、庄稼好。这三宝要是没了,还有别的三宝,叫做:喝药、上吊、井里找。

缺少心灵寄托,再加生产能力下降,老人们得生活并不如意,年轻时为下一代造房带孙子拼搏,老了不中用了,就失去被利益的价值了,就不受待见了,缺少心灵层面的关怀让老人们寻短见,而非物质的匮乏。

我明白,每个人都在过着自己的日子,但这日子并不全由自己左右和把脉。每一个觉得自己过得憋屈的城市娃子们,你们并不知道,在广阔的农村里,有一个你以为早已经不存在了的世界——科技飞速发展跟它几乎无关;世界再变,它的脉动似乎总是不变。我用冷眼热眼湿润了的眼看这一切的时候,也想过自己能做点什么,但是真的什么都做不了,他们看上去不需要捐钱,不需要可怜,不需要温暖,但是我总是觉得他们需要很多东西。

乡村就是这样在现实与理想中挣扎,集市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但却最能体现这种特点。生活的盼头不在乎有富裕,而是一个家的完整,家人的相互陪伴,就算是去赶个集,即使是捂着嘴,也依然挡不住眼睛里迸发出的心事……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891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杨师群《中国历史的教训》读书笔记感悟

    杨师群《中国历史的教训》读书笔记感悟 有一则几年前的旧闻,说的是有一个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被他的两个女学生举报了,说他在课堂上传播反动思想。女学生很激动,痛哭流涕,他怎么可以这样鄙…

    读后感 2023年2月17日
    40
  • 观《在太行山上》有感400字

     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啊,没有硝烟,没有炮弹,但自从我看过《在太行山上》这部电影后,我才知道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无数英雄豪杰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给换来的。这部电影它反映了…

    读后感 2022年6月18日
    124
  • 《烽火三少年》读后感350字

    《烽火三少年》读后感 里我看了一本叫《烽火三少》的书,书里的内容很精彩,我很喜欢这本书。 这本书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个少年的故事,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让我很佩服。他们是冬梅、石头和留孩…

    读后感 2022年5月26日
    227
  • 《小鬼当家》观后感500字

    今天,我看了一部非常搞笑的电影,名字叫《小鬼当家》。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是前天,主人公彼得和自己的亲人走丢了,自己上了去纽约的飞机,来到了一所陌生的城市。彼得在街上走,突然看见了以前…

    读后感 2022年8月6日
    109
  • 《天国梦魇》读后感_1300字

    《天国梦魇》读后感1300字 闲话农民起义在飞机上读完《天国梦魇》,感觉似乎没什么好谈的,勉强说点农民起义,也算和这本书沾点边的笔记吧。对于农民起义,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新中国一开…

    读后感 2022年9月2日
    89
  • 《可大可小的房子》读后感700字

    小房子变成大房子 ——-读《可大可小的房子》有感 里,我读了《可大可小的房子》这本故事书,深有感触,故事中有趣的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刚拿到书,看到这…

    读后感 2022年5月30日
    16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