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哲学》读后感_2400字

《幸福的哲学》读后感2400字

今天是4月23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选择的世界读书日。为什么规定为4月23号呢?有两个依据:1.这一天是西班牙大文豪、《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的忌日。2.这一天是西班牙一个地区的传统节日,叫作圣乔治节。在4月23号这一天,姑娘送自己爱的小伙子一本书,小伙子送姑娘一枝玫瑰花。

还是回到正题吧。花了将近12个小时,将周国平老师的演讲集《幸福的哲学》粗略的看完了。其实,个人认为将这本书定义《辛福的哲学》是不准确的,为什么呢?这本书主要是谈及了四个大主题,分别是幸福,人文精神,阅读和教育

首先,对于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分两大派。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这派被称为快乐主义,比如古希腊的伊壁鸠鲁,一直到近代英国的经验论者休谟、约翰·穆勒、亚当·斯密这些人。还有一派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道德上的完善,在古希腊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为代表,后来主要是德国的一些哲学家,最典型的是康德。快乐要成其为幸福,必须符合两个条件。第一,这个快乐必须是丰富的、多层次的,其中包含了高层次的快乐。第二,这个快乐还必须是长久的、可持续的,它有生长的能力,快乐本身能生成更多的快乐。那么,什么快乐符合这两个条件呢?一个是生命的快乐,一个是精神的快乐。人有哪些精神需要呢?一个是智,智力,理性,人有思考的能力;第二是情,情感,人有感受的能力;第三是意,意志,人有实践的能力,能够支配自己的行为,这实际上是指人有道德和信仰上的追求。

其次,关于人文修养,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科学修养(拥有智慧的头脑),文学艺术修养(拥有丰富的心灵)和道德修养(拥有善良、高贵的灵魂)。所谓科学修养主要不在于获得一些科学知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养成智力活动的习惯,对知识充满兴趣,爱学习,爱动脑子。如果说科学修养是要有一个自由、智慧的头脑的话,那么艺术修养就是要有一个丰富的心灵,要有丰富的内心生活。那么,怎么样让自己的心灵丰富呢?第一是阅读,养成阅读人文书籍的习惯,通过阅读去和活在书籍中的那些伟大灵魂进行交谈,去占有人类所创造的最重要的精神财富。第二是写作,通过写作与自己的灵魂交谈,把自己的经历转变成心灵的财富。道德修养也不在于遵守某些规范性的东西,而是要做一个心地善良、灵魂高贵的人。人不但要活,而且要活得有意义,是有精神追求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是有灵魂的。灵魂是人之为人的尊严之所在,而做人的尊严是道德的另一个重要的基础。

再者,论及阅读,主要谈及三个方面。1.为什么读?(阅读的意义)阅读本身是一种精神生活,阅读的过程本身是在过一种精神生活,你能够从里面得到精神的快乐,精神的提高。通过阅读,自己精神的能力得到生长和发展,精神的需要得到满足,感觉到精神上的愉悦,获得精神上的收获。2.读什么?(经典的价值)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为什么要读经典作品》,在这篇文章中,他这样定义经典作品:“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随后他又写道:“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从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简单地说,经典的价值,就在于你总是会从中找到新的东西,所以经典是怎么读都读不尽的。3.怎么读?(直接的必要)直接读大师作品,首先因为这是最可靠的;其次,原著是最鲜活的;最后,原著也是最有趣的。注意两条。第一条是不求甚解,就是陶渊明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不要刻意求解,要尽量轻松愉快地阅读。在这个不求甚解的阅读过程中,内在的东西在积累,用来理解大师思想的资源在积累,有一天你会发现你越来越读得懂了。第二条是为我所用。不要跟着大师跑,要独立思考。对于你来说最重要的是,把它化为你的精神营养,让你的精神得到生长。读大师的书,走自己的路。简单介绍周国平先生的读书方法:第一点,读书要有计划;第二点,在泛读的基础上有选择地精读;第三点就是要做笔记,笔记有两种,一种是摘录,另一种是随感。

最后,讲到教育,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受教育者摆脱现实的奴役,而不是单纯的适应现实。”怀特海说:“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教育真正的目的是人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人生中什么东西是值得珍惜和追求的?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东西,概括起来说是两个,一个是优秀,一个是幸福。怎么达到这个目标呢?杜威的观点是,教育就是生长,就是要让人固有的精神禀赋得到良好的生长。精神禀赋包括智力、情感和道德,三方面生长得好,加上身体健康,就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个在人性的意义上优秀的人。这是教育的目标。

谈谈自己对几个问题的看法。

1.关于生命的意义。

维克多·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说到:“因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我认为生命本没有意义,你给他赋予了什么意义,他便拥有了什么意义。借用周国平老师的一句话,我将永远困惑,也将永远寻找,困惑是我的真实,寻找是我的勇敢。

2.阅读的意义。

阅读是一个修心的过程,不但能让人内心丰富,更为重要的是能让人心静。读书就是大师交谈,思考就是和自己的灵魂交流。应从读书中去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智慧,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关于宗教,哲学和科学之间的关系。

宗教、哲学和科学三者密不可分,哲学和宗教紧密相连,科学则是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具体的发展过程推荐参考《极简欧洲史》。易经中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哲学就是用来解决其中关于“道”的问题,而科学是用来解决关于“器”的问题。

最后,借用查理·芒格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摘自《穷查理宝典》)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907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眠》读后感800字

    看完这本书我脑海里却闪现过一个大大的英文单词routine常规一套动作乏味routine是生存的基本routine里包括了睡眠。 女主自我意识的觉醒深知在避无可避的情况下唯有求其同…

    读后感 2023年2月11日
    49
  • 读《年老的女王和年轻的农妇》有感400字

    这几天,我看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但最吸引我的是《年老的女王和年轻的农妇》这个故事。 故事讲了森林里有一个女王,将近一百岁了,很想让自己变得年轻漂亮。于是,她托仙女找一个年轻、美丽的…

    读后感 2022年7月15日
    232
  • 我心归处是敦煌读后感800字

    【第1篇】 暑期读《我心归处是敦煌》 这本书写的是敦煌莫高窟的守护人樊锦诗的故事。樊锦诗,一个为莫高窟守护了一生的人,让我们明白了坚守的意义,为自己喜欢的事业而坚守、 而奉献,比什…

    读后感 2022年6月3日
    348
  •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读后感600字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读后感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是一本非常好的书,能让我们以五颗星的满分来评价这本由美国著名专栏作家,电台主持,电视评论员的米奇・阿尔博姆创作的书。 这…

    读后感 2022年7月6日
    140
  • 《浮生梦》读后感_900字

    《浮生梦》读后感900字 〔言午言兑〕2016年第95本书(微信读书No.67)读完达夫妮·杜穆里埃《浮生梦》,该书是继《蝴蝶梦》后的又一部重要作品。庄园主安布鲁斯去意大利旅行,邂…

    读后感 2022年9月15日
    273
  • 《少年冒险王》读后感600字

    末,当我再次翻开这册书时,仿佛看见了久别重逢的好,心里有太多的话想对它说,它就是《少年冒险王》。 这册书主要讲了知识渊博的聪明吴,活泼机灵的小机灵,身强力壮的香蕉熊,以及善良细心的…

    读后感 2022年7月23日
    9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