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公司:皮克斯的启示》读后感1800字
皮克斯公司十年磨一剑,利用绝妙故事情节加先进电脑技术,在科学与技术的十字路口游走,使三维动画电影从萌芽到鼎盛,创作了诸如《玩具总动员》《赛车总动员》《海底总动员》《超人总动员》《寻梦环游记》等脍炙人口、老少皆喜的巅峰之作,在北美与全球票房皆成绩不斐。可以说,皮克斯是美国硅谷最懂艺术的科技公司,也可以讲,它是美国好莱坞最谙技术的电影制作商,这种出类拔萃的现象级表现,足以激起读者和创业者的疑惑与兴致。
读完本书,最想看一份文件,一座房子,一卷录像:
一份文件,就是皮克斯并入迪士尼前夜双方签订的《公司文化五年契约》(共7页,59条),这是皮克斯高层为了保护其独有的创意文化而与迪士尼共同拟订的法律文书,我十分想看,但这是商业机密,作者仅仅介绍了几条,遗憾。
一座房子,就是跳跳灯玩具后面的皮克斯总部大楼,这是史蒂夫·乔布斯精心设计之作,设计过程经历颠覆,最终在突出员工个性与团队沟通交流方面别具匠心,很好地平衡了增加员工邂逅概率与避免互相干扰两方面,这座房子藏着皮克斯文化的硬实力。
一卷录像,就是书的后半部讲的“点评日”的同期声,“点评日”这个名字起的很有点儿仪式感,像“登陆日”“解放日”“独立日”,其涵养的内容也对的起这个名字,主要是鼓励所有人对公司的文化保护与发展建言献策,中间还夹杂着“批评与自我批评”,但形式上很有人情味,当然,这离不开他们釆取的各种灵活高效的方法,这才是皮克斯成功的密诀——软实力。
皮克斯公司成功的根源,与其说是机缘巧合,不如说是集聚顶尖人才。也许,谁都不比谁聪明多少,谁也不比谁傻多少。正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所言,“每个人都是天才,如果你以爬树能力来评判一条鱼,那它毕生都会觉得自己是个笨蛋”。但我们普通人更多地缺少的是勇敢。我们知道真理可能很早,但一直没有勇气去践行。而另外一些人知道真理可能比我们还要晚一些,但他们敢撸起袖子去闯荡,这就是区别,而这才是人才与庸才的根本区别。怎么留住这些人才,是创业者兼领导者日思夜想的重点。著名管理大师卡耐基说过:“如果把我的工人带走,把工厂留下,那么不久后工厂就会杂草丛生;如果把我的工厂带走,把我的员工留下,那么不久后我们就会拥有一个更好的工厂。”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才是王道,人才是一切。
皮克斯公司成功的根源,与其说是人才集聚,不如说是秉承创新管理。这要得益于皮克斯的顶层,具体是四个人,即史蒂夫·乔布斯、艾德·卡特姆、约翰·拉塞特、劳伦斯·利维,乔布斯总体掌舵,艾德则是技术与管理才能兼具的复合型或接口型人才(本书作者),约翰则技术精湛,编故事能力强,而劳伦斯则是法律、财务、后勤人才,也是另一本书(孵化皮克斯)的作者,这几个人有点儿像刘邦、张良、韩信和萧何,缺一不可。乔布斯可以算1/2的刘邦,因为他还经营其他公司。正由于这个团队的成就,支持乔布斯重掌苹果大印。
皮克斯公司成功的根源,与其说是创新管理,不如说是打造另类文化。约翰说娱乐他人是神圣之事!所以有些人甘愿做个小丑,但是他们的心灵却无比澄明。所以他与艾德极力保护公司所有人的平等性与个性,为这个目标,他们不惜从治表开始,比如撤销所有座次牌,比如每个员工有权个性化设计自己的办公室,只要不吸毒不放炸弹,他们基本上是不管,这种“放纵”为的是不给大家创新造成任何外部压力。
皮克斯公司成功的根源,与其说是打造文化,不如说是执着故事为王。乔布斯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不仅给世界带来了方便,而且还带来了美。但他偏执狂的表现,让他难以与他人长期共事,他在苹果第一阶段遭遇“政变”,可谓众叛亲离。有员工甚至担心与他同乘电梯,害怕自己还未到顶层就被炒了鱿鱼。而在皮克斯公司,他变了,变的善解人意,变的耐心十足,变的人味十足。改变乔布斯的有皮克斯的创新文化,也有皮克斯精心编制的故事,故事为王,精心雕琢,可窥一斑。“把你本人与你的创意要拉开距离”“讲故事要先设计一套规则,故事中的所有人物都要遵循这套规则”,这是故事为王的落地原则,值得深思。
其实,皮克斯公司成功的根源,与其说是故事为王,不如说是坚持爱的信仰。因为他们创造任何卡通人物,比如巴斯光年、米格尔,都是基于对生活的热爱,对他人的热爱,对真理的热爱,他们的作品是有温度的,是热腾腾的,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他们拥有大爱博爱之心,才创建了创新能力不世出的理想国。
这本书总体给五星,而后记应该给五星+。
史蒂夫·乔布斯虽然去世了,但他的气场一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