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读后感_1100字

《毕加索: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读后感1100字

绘画艺术对于我来说,是个很遥远的词汇,因为我既不会画画更不懂得欣赏,但同时对于我来说也是很亲近的词汇,因为我一直都想自己在绘画方面有点文化类的积淀,哪怕是一星半点也好。翻开这本书,就源于这份对绘画艺术这个陌生领域的探索之心。
没看这本书之前,我对毕加索这个人物的概念,是粗浅而模糊的,只知道他是绘画大师,是艺术殿堂中丰碑式的人物。一直以为他生活在很久远的年代,但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他和我居然生活在同一个世纪,是现代画家,也是唯一一个在活着的时候有幸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进卢浮宫的艺术家。
毕加索有幸生活在一个绘画教师的家庭中,让他得以在艺术的熏陶中长大,父亲对他早年的绘画启蒙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对他早年的学业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但他终成一代艺术巨匠,更得益于其自身的天赋、忍耐和坚持,也得益于其所处的时间和空间。早年两次举家搬家搬离马加拉的经历虽然让他尝尽了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滋味,但我想或许也是因此反而更练就了他后来多次辗转各地依然能较好地适应生活的能力吧,也正是因为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能给予他更多的生活体验和创作灵感,而其前半生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生活为他的作品注入了生命力,使得他笔下穷苦人民的那种饥饿、恐惧、绝望的情感表达地更加热切而真实。而他所身处的法国又经历了二战的洗礼,激发了他的爱国主义热情,他以艺术作为反击法西斯的武器,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有骨气有民族正义感的艺术家的同时,也感受到他这时期的画作所散发的精神和力量。
本书中多处提到,当别人问毕加索某一幅画想要表达什么意思的时候,他总是不加以理会甚至厌恶这种问题。都说艺术家是有国界的,艺术是没有国界的。我想这是因为艺术家是用一种某一艺术领域特有的语言即其创作的艺术作品进行某一方面的自我表达,懂得的人无需语言交流自然能欣赏,或者说,正如 “诗无达诂”一样,一幅作品不同的人能领略到不同的意境,这就足够,而无需深究艺术家在某一幅画作中所要表达的精确意义,可能艺术家本身都没有真正去细想要去表达什么,正如鲁迅先生的小说一样,后人给予太多的言外之意了。
伟大的艺术家都是孤独的,正如伟大的帝王也是孤独的一样,其实任何领域不都是这样的么,一个人若在某个领域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必定是孤独的,也必须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虽然毕加索是孤独的,但他并不是独行侠,身边总有一些朋友能给予他帮助和支持,能给予他陪伴和力量,他与多位艺术家的友情也不断滋养着他的精神世界,也激励着他不断前行。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0956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读《墨菲定律》读后感2000字

    读《墨菲定律》读后感2000字: 《墨菲定律》——主要是针对心理学中最有代表性的潜在心理效应进行阐述。作者从自我认知、经济管理等方面着手,引出诸多对现代人工作、生活有影响的心得,将…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40
  • 看看别人,想想自己——读《越知足,越幸福》有感

    看看别人,想想自己——读《越知足,越幸福》有感: 在一个寒风习习的下午,“呼呼……”窗外吹着一阵阵大风,好像老天爷在生气,鼻子“呼呼”地响着;又像是一头神兽在天空中咆哮不停。可是我…

    读后感 2023年2月7日
    35
  • 《念荣》读后感_1800字

    《念荣》读后感1800字 还记得那年高三,闷热的天气,等待着高考给人生一个阶段性的答案。就在一个平常的晚自习上,同学一声尖叫:“张国荣跳楼了”,起初没听清楚,张国伦是谁啊,为什么会…

    读后感 2022年9月14日
    83
  • 读《安妮日记》有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8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刚读到《安妮日记》,我以为这是一篇虚构的故事。但是,在看到后记的时候,我才知道,这真的是一位犹太少女1942年至1…

    读后感 2022年10月21日
    42
  • 《圣魔之战》观后感400字

    7月6日,小记者营开展了一次特殊的活动。去看一部10号才正式上映的电一影《赛尔号之圣魔之战》。 参加活动的小记者都早早的到了中影影城。哇,居然还 有个大大的剧中人偶在走来走去的陪同…

    读后感 2022年7月2日
    131
  • 读《草房子》杂感300字

    最近我读一本曹文轩纯美 最近我读一本曹文轩纯美小说——《草房子》,我非常感动。 杜小康,你一定是油麻地最成熟的孩子吧!许多孩子还不愿意读书,但你是因家庭困难…

    读后感 2022年7月3日
    10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