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读后感900字
梁文道曾经用这样的话形容《了不起的盖茨比》,他说,若用手拎起《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书脊向下抖落,你会发现没有一个多余的字会掉出。现在,我想借这句话送给《相遇》,它配得起。
十二个短篇,十二种写作手法。这对于面对创作跃跃欲试的我来说是种绝妙的恩赐,可遇不可求。格非关于景物的描述手法唯美,细腻,柔软。虽然对于此书我做了61条划线,但实则是远远不够的。读书的过程,我很用力,探索故事走向的同时,我在拆解他的描写,以为贯通后,我多少能够吸收些精华。但我有些贪婪的犯傻,因为文学的制胜点在于作者的天赋与命运。领悟经典已然不易,怎还可痴迷太多。
阅读过瘾的地方在于格非永远都不会让你猜到他的线条,甚至他都不肯让人轻易发现故事的主角。他不允许读者思维的懈怠与脱离,你必须随着他走,他怎么引,你就得怎么走,你会走的越来越快,为着探知底牌。这就是一个作者的成功,他漂亮的牵动着读者的情绪与神经,亦真亦假,亦梦亦幻。
最初看见《相遇》的介绍,它说这部书是冯唐眼中的完美之作,阿乙心中的汉语写作奇迹,总觉得有些玄,所以我是带着审判的眼睛开始阅读的。然后,一个接一个短篇,用它精彩的故事架构说服得我哑口无言。爱情,这个似乎要被网络文学写烂的主题,怎么可能被格非演变成这么多的样子,而且每一个样子你都没办法猜到,我只能称它为传奇。
这是我第一次读格非,然后爱到无法自拔。所以,有时征服一个人就是这么容易。他的茅奖“江南三部曲”真的成了我的期待。只是,连着读了三部茅奖作品以后令我有些抑郁,本想着用这本《相遇》作为调剂,结果也失败了。它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我很难描述自己这段时间阅读的心绪,一直想探求茅奖的背后,但自己到底是自不量力。我真的还没有那么勇敢,那么坚强,那么冷眼,太多事,我没有能力看穿。亦或,我无法面对。就像,我一直不敢读门罗的《逃离》,因为我害怕她把我拆穿的彻底。好的作者,他们的语言都是把锋利的匕首,会不留余地的将你那把保护伞一分两半,之后让你赤裸的站在空旷的土地上,真真切切的面对自己。你敢吗,你做好准备了吗,去一一面对他们的文字,之后,再转过眼看看自己。我默默低着头,悄悄走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