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草》读后感1000字
夏目漱石专心写作的第一篇。满满都是“铺张”。刚放下质朴的《心》就转到这篇,幸好有个《小少爷》过渡,否则很容易错觉不是同一个作家。夏目初期的佳作,大概因为是初期,才敢也才愿意让自己的才华华丽丽的展示出来,里面的汉文学,佛学,西洋文化,还有文字功底,无不让人叹服(虽然看的是中文翻译本)。这是年轻人追逐的华丽。
撇开这些功底,这寥寥几个人物,三个家庭,却尽显人间百态。看到结尾之前,我觉得宗近近乎完美,可是结局却是藤尾死了,作为虚伪的市侩的代表。不知坦荡真诚的宗近会否有一丝愧意。当然小说必然是小说。小野自我救赎,成全了内心的“真善美”,对那虚伪的市侩的代表狠心肠的时候,恰是最“真诚”的时候。合上书,我忍不住去想,这诗人,最终没能甩掉那些“过往”,反而又将自己扔回到过往里去,真的娶了小夜子,这难得一次的“真诚”真能让他“不悔”吗?与宗近这从一而终的真诚不一样,“小野”“生性懦弱”,在借浅井之口向井上先生退婚时,虽决绝却犹豫,可是在即将赴与藤野的大森之约时又踟蹰不前。难得的一次真诚,却是用他梦寐的紫色来祭奠的。如此真诚,何其可笑?!这满心是莎士比亚的诗人若在婚后听着那过去的人抚琴,仍会永久的“真诚”下去么?
藤野原以为小野是她紫色光环里的一只狗,可实际上呢,最终自己却为这狗而死。我执至深还是用情至深?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不承认也罢,现世里,藤野有多少。。。
哲学家甲野,大家都觉得他学哲学把脑子学坏了,可是实际上,他却心明如镜。继母和妹妹的小心思,他都清清楚楚。京都之行是思索之旅。这一趟的意义不仅在于与小夜子父女的意外之缘。个人猜想,最终净身离家的决定大概也是这京都思索之旅的果实。妹妹死后,他跟继母说的那每一句,大概如雨打石盘字字都在继母心上敲出回响。
藤尾,小夜子还有系子,三个女人也是世间百态。一个新潮,一个守旧,还有一个介乎中间,一心幻想着诗人的新潮派美女死了,小夜子如愿守住了已遥不可及的未婚夫,只是前途怕是未卜吧。只有一个读女经,做针线,却也愿意跟上学潮的系子,大概会有个幸福的模样。
逝者已逝,生者继续悲喜人生。
全书最喜欢的部分,一个是宗近说教小野,一个是“命运,伟大”。
——20170410于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