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st horizon(消失的地平线)(英文版)》读后感1200字
1. 这里的香格里拉既不是“乌托邦”也不是“桃花源”。
“乌托邦”政治上实行的是古希腊的民主制度,比如采取匿名选举制度;在经济上施行的却是共同劳动、均贫富的共产主义。
但在香格里拉实际上施行东方的精英治国,推崇中庸文化和道家的无为而治。虽然和“乌托邦”岛国一样对不同思想、哲学、宗教都是兼容并蓄,但不同的是源于希腊人性本恶哲学观的“乌托邦”只能存于理想中,是no-place, 但香格里拉原因东方人性本善哲学观和中庸处事方式,这里思想可以大融合而少冲突,在作者看来并不是不可实现,而是难得一见(blue moon山谷名暗示这点)。
但“香格里拉”也不是桃花源。桃花源是被完全封闭的遗忘之地,那里的人“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香格里拉不同,它从未停止吸纳不同国籍、不同背景的外来人员,以更新人才,带来不同的思想;同时不定期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书本知识的引进。可以说它保持活力的原因正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 万丈冰川庇护下是温暖宁静而又富庶的山谷,恰如山谷里的居民,表面冷漠心底却涌动着对知识和智慧的热情。可是要达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谢;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人生境界,需要积累人生阅历后才能获得的心灵平静。这也正是年轻气盛的Mallisson 和纯真的未嫁新娘要出走香格里拉的缘由。
都说人生沉淀,我觉得其实人生不是向下的沉淀过程,而是如飞机冲破云层,突破天际的历程。颠簸的起飞,爬升,几多风雨的对流层,终于来到万米高空的平流层。它冷但稳,如果有穿破云层的千里眼(智慧),还可以俯瞰整个世界。
两个不经事的青年之所以离开,因为他们心田“种草”太多,需要激情的火烧过,才能修篱种菊。
3. 香格里拉里人们长寿的秘诀也来自东方得道成仙的信仰。留在山谷里的人如果修道之人,随修行进程逐级递进,一般百年后圆满。high lama不是经历类似死而复生,而且此后记忆和精神都更好?我理解那就是中国人说的得道成仙,不同的是没有永生罢了。
4. “无用方乃大用”。生命大大延长,丰富的金矿又使人们衣食无忧,这保证人们可以不功利地去追求理想,甚至许多“无用”的东西。
但high lama告诉Conway世上没有“无用”的知识,只是现在无用或人们不懂得用。这正是道家的“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人不要太过目光短浅,太过功利。
整片小说满满的都是老祖宗的哲学思想,或许是作者看到一战后西方动荡的社会,以及对新世界大战随时爆发的恐惧,向古老东西寻求解决之道。
书写于1933年,老喇嘛死前预见的大风暴其实是作者对新世界大战的预言。不幸预言成真了。
这篇小说对我最大的启示是:要想让子女自由地追求自己理想,作为父母的我就得为他们打拼一个富足无忧的生活。就像文艺复兴时期的美第奇家族资助米开朗基罗这些艺术家;就像香格里拉源源不断的黄金和富饶的土地,滋养一批批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