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读后感1600字
## 《失控》
两周时间花了二十个小时来阅读《失控》这本书,这其实已经是我第三次通读整本书了,每次读完都让我热血沸腾,巴不得立刻撸起袖子一起干。让人惊叹的是这本书竟然写在二十多年以前,而且很多东西都已经被事实所验证,过多称赞的言语就不必多说了,超五星评价。就我个人而言,创业路上每年都会通读一遍。
作者在倒数第二章里,归纳出了大自然从无到有的九条规律,创业也是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想必这个总结对于正在创业的兄弟也会有借鉴作用。特意摘录出来与君共勉。
第一:分布式。一般来说,我们提到分布式后面往往都会接上去中心化这样一个词。个人认为分布式的目的就是为了去中心化,而去中心化伴随的就是失控。中心机构存在就是为了控制,比如央银控制钞票,中枢系统控制信息流等等。在有中心的系统里,中心就意味着权力,权力便是滋生腐败的源头,腐败会进一步拖垮整个系统,又是一个咬尾蛇的场景。而在分布式的环境下,这个控制的权力将会下方到参与网络的每一个节点,这样的世界将会怎么样呢?我想会更先进。比如最近这几年非常热门的比特币就是这样的一套系统,作为一枚程序员我更醉心于比特币底层的技术区块链。
第二:自下而上的控制。既然分布式导致了权力的下方,这必然也会引发决策模式的变更,自下而上的控制模式就被挖掘出来了。而事实上自下而上的控制模式才是大自然最正中的模式。KK在书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讲进化这个东西,我所理解的自下而上便是进化手段。关于进化的知识还需要推荐另外一个大神(理查德.道金斯)的书。
第三:收益递增。有钱的人越有钱,有才的人越有才,这就是经济学里的滚雪球效应。可惜作者并没有引入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以至于有些问题我还留有疑问。当然这并不是一本经济学的书,我们大可不必过于纠结于这里。
第四:模块化生长。如其说是模块化生长,我觉得翻译成组合生长会更好。进化的过程就是一个组件不断组合的过程,两个原子一不小心组成了一个分子,两个分子一不小心就组成了高分子,接下来是基因蛋白质以至于后来的生物体。这一整个过程就是在组件在不断的组合,也就意味这不断的生长。在编程的技术领域,模块化也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我想阅读这本书确实能让你的代码写得更好。
第五:边界最大化。创新来源于边界,那些最微小的变化都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发生。在经济学、生态学、进化论和体制模型中,健康的边缘能够加快它们的适应过程,增加抵抗力。
第六:鼓励犯错误。互联网世界里面最流行的就是试错,其实进化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系统化的错误管理机制。关键在于不要被错误所打败,就屡败屡战。
第七:不求最优化,但求多目标。对于这一点我保留意见,作者的意思是无中生有讲究的不是高雅,而是只要能运行就行了。或许在生物的世界里面这是可行的,但在创造产品的过程中,定位专一,把功能做到极致才是王道。
第八: 谋求持久的不均衡态。均衡即死亡,创造的神奇之处正是要在这个流动的临界点上安家落户,而这就是人类在追求的目标。经济学里这个点就是动态均衡的点,过一点就造成损失,差一点就还不够。
第九: 变自生变。变化本身是可以结构的,说直白一点就是底层的变化是可以影响基于这种变化之上的变化,我们需要了解关于改变个体的规则是如何随时间而变化,就是说我们必须要具备能自我改变的规则。
说一下阅读这本书的体验,它并不是一本能一气读完的书,哪怕我已经通读第三遍了也时不时会被卡住,当然这可能是我智商低的表现吧,高智商人才应该可以做到的。但是在被卡住的过程中,通过思考反而能收获到更多,我们被卡住了,那恰恰就证明了我们接受到了新知识。最后引用凯利凯文在此书结尾的一段话来结束这篇书评,创业路上它就犹如明灯一样伴我前行。
今天的世界已经够复杂了,而明天的一切也将会变得更加复杂。科学家们以及本书中所提及到的那些项目已经在关注如何利用设计规则,使混沌中产生有序,使有组织的复杂性避免解体为无组织的复杂性,并做到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