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出路咖啡馆》读后感800字
安德烈是一个完美伴侣,阳光体贴,温暖明亮。看到中间的时候还不这么想,总觉得他给“我”的比爱更多的是怜悯,是怀着救赎心理的感情—当然我无法否认这种感情也很值得向往了—但以“我”的倔强,或许还是不喜欢这种被当作弱小的孩子的感受吧。结尾的小反转虽然之前就察觉到了,可还是为“我”感到一点可惜,谁不想在安德烈温暖的肩膀依靠呢?可是我觉得离开安德烈的决定,少部分因素是愧疚,大部分还是出于自尊吧。尽管她能接受牧师太太各种出自善良怜悯的好意,但一直被最亲近的人当作流浪的小孩照顾,恐怕是她无法接受的。
里昂,和“我”是相似的人。同样的窘迫,同样的自尊,同样的坚持。因为相似,“我”和里昂的相处是最自由最自在的,也最容易产生火花。可是她深深的知道他们之间始终隔着一个王阿花。后面里昂和安德烈对峙的戏让我觉得过于烂俗了,拍成电影怕是要被疯狂吐槽烂尾的。我还是怀疑冷静的里昂怎么会做出这种失控的事,感觉一下子把小说推向玛丽苏的最高潮了。看得我有点费解。
蛮喜欢从“我”的角度描述的母亲的经历,逃出家门的机灵少女靠男人驰骋上海滩。对人生的判断一直是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量,出奇的冷静理智机敏了,但最最关键的时刻还是选择遵从内心里。可能再世故的女人还是这样的吧。可最终也还是重复了蚊子血/朱砂痣,饭黏子/白月光的道理了。
严歌苓的描述的确很生动了,甚至看“我”和便衣们互相僵持的对话都觉得蛮有趣。“我”对于许多问题的解决方式都是出于“使方便”。对便衣们的问题敷衍而保留,即使内心戏反转又反转。把自己的思想,情绪,情感,都好好的藏在内心,所有的表达都要绕一个又一个的弯。感觉这样子活会很累哦,但这可能也是她迷人之所在吧。一直好奇她描述从军的详细故事呢,可惜只是在对话中略着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