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赠汪伦》赠别唐诗

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2)

桃花潭水深千尺(3)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1)此诗作于天宝十三载(754),时李白在泾县(今属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汪伦:安徽省泾县农人。《李太白集》宋杨齐贤注:“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酿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

(2)踏歌:我国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咏方式,数人连手,一边走一边唱,踏地为节拍。

(3)桃花潭:在今安徽省泾县西南水东镇附近,深不可测。

【赏析心得】

这首赠别小诗传诵至今,为人激赏,是有其道理的。第一,打破常规,直呼其姓名,看似径直无味,实则干脆明白,没有转弯抹角,给人留下新鲜而深刻的印象。因为赠别诗写得好不好,取决于本身诗文的表达艺术水平的高低。第二,采用比物代替比喻的手法,无形的情谊给人一个客观而生动的衡量。第三,送别时只闻其歌不见其人。人呼之欲出却未出。这种含蓄的送别方式与直呼姓名的手法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诗人已经上船,轻舟欲发,忽然听到岸上一群人踏歌而来,由远及近,歌声日渐清晰。他知道,这是泾县新结识的朋友汪伦,带着桃花潭的村人来送行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感情本来就丰富的诗人,这时更是情不自禁,激动无比,他一时想不到用什么来形容汪伦他们的深情厚谊,灵机一动,就地取“材”,就用本地深不可测的桃花潭来比量吧。潭水“深千尺”,不及送别情。“不及”,其妙无比,潭水千尺,有量;别情无形、无量。就这“不及”一转换,人们就清楚,汪伦送别李白之情意,比桃花潭千尺水还要深,自然逼真,说得明白。

被送之人李白,送行人汪伦,皆直呼姓名,打破古代转弯抹角的遮遮掩掩,别开生面。唐人诗中,还有“旧人惟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都因此直呼姓名,写出的诗歌皆脍炙人口。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093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刘辰翁《永遇乐·璧月初晴》

    刘辰翁 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禁苑娇寒,湖堤倦…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60
  • 双调·沉醉东风·御食饱清茶漱口原文及翻译赏析

      【原文】   双调·沉醉东风·御食饱清茶漱口   徐琰   御食饱清茶漱口,锦衣穿翠袖梳头。   有几个省部交,朝廷友,樽席上玉盏金瓯。   封却公男伯子侯,也强如不识字烟波钓…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48
  • 165条经典古诗名句

    古诗名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2.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4.黄钟毁弃,瓦釜雷呜。(屈原) 5.言者无罪…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8
  • 《吕氏春秋·正名》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正名 《吕氏春秋》 名正则治,名丧则乱。使名丧者,淫说也。说淫则可不可而然不然,是不是而非不非。故君子之说也,足以言贤者之实、不肖者之充而已矣,足以喻治之所勃、乱之所由起而已矣,足…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47
  • 伤宅――白居易诗词全集

      伤宅   [唐] 白居易   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   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   累累六七堂,栋宇相连延。   一堂费百万,郁郁起青烟。   洞房温且清,寒暑不能干。 …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58
  • 蝶恋花·记得珠帘初卷处

    朝代:清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记得珠帘初卷处,人倚阑干,被酒刚微醉。翠叶飘零秋自语,晓风吹堕横塘路。词客看花心意苦,坠粉零香,果是谁相误。三十六陂飞细雨,明朝颜色难…

    古诗文 2020年3月23日
    58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