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咏牡丹》原文、注释和鉴赏

陈与义《咏牡丹》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注释】

(1)此诗作于高宗绍兴六年(1136)春,作者当时因疾去官,寓居浙江桐乡青墩寿圣院塔下,时年四十八岁,为有生的最后两年,此首当为他的夕阳之作。

(2)胡尘:外族入侵中原大地荡起的尘土,此指金兵入侵。汉关:泛指中原大地、北方领土。

(3)十年: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陷汴京,至作者写此诗时,整整十年。伊洛:即流经洛阳的伊河、洛水。此处即以伊洛代指洛阳。路漫漫:不仅路途遥远,而且被金兵占领,要等收复才能回乡,故曰路漫漫。

(4)青墩溪:在今浙江桐乡北。龙钟客:指自己是老态龙钟、衰弱多病、行动不便的人了。

【赏析心得】

靖康之难(1127)中,作者南奔鄂湖,备受流离之苦,直到绍兴元年(1131),才被召任兵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知湖州等职。高宗绍兴五年(1135)六月,作者又被罢为提举江州太平观,寓居浙江桐乡青镇(即青墩)寿圣院塔下。次年三月,桐乡牡丹花开,也许别人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对于来自牡丹之乡洛阳的游子来说,感受却是那样的与众不同,于是,他写下了咏物怀乡的名篇《牡丹》。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首两句,以倒叙方法,追忆了不堪回首的十年。自从胡尘卷起,金兵攻入汉关,中原大地尽失。靖康之难以后,自己就忍痛挥别了伊洛两河、东西两京,同千千万万南逃人一路,踏上了流离失所、漂泊无依的漫漫长途。“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国亡家破、颠沛流离,往事回忆之后,作者看看眼前,更是冷寞凄凉,青灯古佛,蜗居一隅,举目无亲,唯有牡丹略解故乡之恋。更令人沮丧的是,自己虽未达半百年龄,却已是老态龙钟、衰态毕现,报国无力,回家无望。现在他能做的就是,独立在暮春东风中,久久地欣赏着眼前异乡的牡丹,想念着沦陷家乡的牡丹,作者将思乡之情、亡国之痛深深地埋在心底,悲苦到永远!两年之后,年仅四十九岁的诗人,便带着他那对故乡的牡丹之恋与世长辞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112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武元衡《题嘉陵驿》原文、注释和鉴赏

    悠悠风旆绕山川(2),山驿空蒙雨似烟(3)。 路半嘉陵头已白,蜀门西上更青天(4)。   【注释】 (1)嘉陵驿:又名嘉陵馆,在今四川省南充市东北。唐宪宗元和初年(806…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87
  • “春欲暮,残絮尽,柳条空”全词翻译赏析

    “春欲暮,残絮尽,柳条空”出自五代十国时期词人欧阳炯《献衷心·见好花颜色》 献衷心 见好花颜色,争笑东风,双脸上,晚妆同。闭小楼深阁,春景重重…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42
  • 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原文、注释和鉴赏

    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一)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注释】 (1)此诗二首,作于徽宗崇宁元年(1102),作者时年五十八…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170
  • 三人成虎文言文原文翻译

    三人成虎文言文原文翻译   三人成虎 【出 处】 《战国策·魏策二》《韩非子·内储说左上》   【比喻义】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释 义】三个人都说街市上有老虎,别人便以为…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4
  • 南乡子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赏析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大家之作,其言…

    古诗文 2022年5月24日
    131
  •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阅读答案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