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议纠合两淮复兴》原文、注释和鉴赏

文天祥《议纠合两淮复兴》

清边堂上老将军,南望家乡泪湿巾。

为道两淮兵定出,相公同作歃盟人。

 

【注释】

(1)此诗作于德佑二年(1276)三月初,守将苗再成迎接文天祥一行入真州,将校、诸幕皆集聚在清边堂上,商议两淮复兴大事。苗成提出,只要淮东制置使(驻扬州)李庭芝与淮西制置使(驻庐州,即今合肥)夏贵,借丞相(文天祥)逃难在此之际,和好拒元,联合复兴,江南可定。这首诗即写此事。

(2)清边堂:指真州州治(办公地)。老将军:指真州守将苗再成等将校。

(3)歃(音“煞”)盟:古时立盟约的人,用血涂口边,表示不反悔,叫做歃盟,也作歃血。

【赏析心得】

文天祥一行,自德佑二年(1276)正月二十日被元军扣押往北,至二月二十九日,一夜之间在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脱险,得以逃出,首尾恰好四十天。他们一入真州,见州人尽穿中国衣冠,如流浪人乍归故乡,好像重见了天日!宋将苗再成将文天祥一行迎入真州清边堂时,诸将校、幕僚接踵而来。

“清边堂上老将军,南望家乡泪湿巾。”当文天祥告知京城临安发生的事情时,聚集在清边堂上,消息闭塞的真州官吏慷慨激烈,不禁泪流满面。守将苗再成等老将军,看见脱险而至的文丞相,非常感动,信心百倍地提出,只要驻守庐州的淮西制置使、年近八十的老将夏贵与驻守扬州的淮东制置使李庭芝握手言欢(原来不和),分别率领军义(宋朝正规军与百姓义勇军的组合)之师,进至京口和金城(南京),即可钳住深入两浙的元军,切断后路,虏帅即可活捉也!“为道两淮兵定出,相公同作歃盟人。”大家认为,两淮合兵,江南传檄可定,绝对是个好计策。于是,文天祥与苗再成立即草拟通告,邀约两淮将领,聚盟立约,共拒元兵。不料,淮西制置使夏贵已在该年二月投降元军,八十余岁还成叛将,实在可叹可悲!淮东诸将,仅因消息闭塞,晚了几天,错失良机,再好计策也成泡影!实在令人痛心!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117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苏堤清明即事翻译及赏析

      《苏堤清明即事》作者为宋朝诗人吴惟信。其古诗全文如下: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注释】   ①苏堤,元佑间苏轼官杭州刺…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66
  • 文言文《登泰山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登泰山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登泰山记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125
  • 刘过《春游》阅读答案

    春游 刘过 东风镇日倚阑干,浅红深绿取次攀。 麦陇(lǒng)浪翻袍色绿,花钿(diàn)风卷锦纹斑。 依林僧寺青山绕,倚竹人家绿水环。 趁取春光未狼藉,不嫌日日到花…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101
  • 桃夭

    桃夭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桃花怒…

    古诗文 2016年5月26日
    1.6K
  • 画皮文言文翻译

    画皮文言文翻译   《画皮》,清代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重要章节,作者蒲松龄。《画皮》是至今为止被改编为影视剧次数最多的小说之一。同学们,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画皮文言文翻译,…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51
  • 疑人窃履

      【文言文】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ldquo…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0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