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英《浣溪沙·秋情》

吴文英

波面铜花冷不收,玉人垂钓理纤钩,月明池阁夜来秋。

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西风梧井叶先愁。

 

【注释】

波面铜花:指水面清澈如镜。古代有些铜镜刻有花纹,故称铜花。纤钩:月影。

【鉴赏】

初读此词,多数读者对其大意难解。夏承焘也云:“夫梦窗词用事下语,诚有深入而未能显出者。”其实,这是一首怀人感时之作。

“波面”一句,指水面清澈如镜,古代有些铜镜刻有花纹,故称铜花。水波清澈的西湖像一面铜镜,好像谁将它丢在冷夜里不来收。一个“冷”字,让场面变得异常凄冷,为后面数句抒胸中愁意埋下伏笔。“玉人”一句,陈洵云:“‘玉人’是下句的倒影,非谓真有一玉人垂钓也。纤钩是月,玉人言风景之佳耳”(《海绡说词》)。“玉人”还是存在的,否则下阕的“晓别”从何而来?甚至可以认为“波面铜花”就是对“玉人”的一个修饰,一个比喻。“玉人”将一弯纤细的月钩垂钓在湖中,月色澄明映池阁,在池阁中还可感受到夜来的秋风凄冷。

下阕首句“江燕话归成晓别”,即由词人带入追忆场景。江中双燕在当年经常呢喃话归,到次日又劳燕分飞,各奔东西。这一幕也是当年的“我”与“玉人”一再经历的,如今面对“池阁”,往昔已不能追回,真是时不待我啊!所怀之人又知否“我”在追忆她呢?情随事迁,就似水中的花草一样,随着春意的终结,也褪去了艳丽的颜色。如今留下的只有惆怅和无奈。只感觉瑟瑟的西风吹过天井边的梧桐,那最先飘零的梧桐叶一定也是最先感到秋天的悲凉的。

全词由眼前写到过去,由现实景物写到意识幻境,交错自然,过渡通畅。看似隐晦之词也不难从整体上加以理解。另外,“波面铜花”、“玉人垂钓”为上阕之灵魂,同时也是下阕中“江燕话归成晓别”的最佳伏笔,为其下阕作了最好的铺垫。仔细读下来,其实此词并不难理解,并不晦,更不涩。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125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写江西陶渊明墓、祠的诗词大全

    陶渊明墓、祠在江西省九江县马回岭。墓与祠相距仅百米。陶渊明(365?—427),江西浔阳(今九江)人,名潜,字渊明,志趣高洁,不慕荣利,其诗冲穆淡雅,文章也超逸高古,曾…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83
  • 吾粲传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吾粲传节选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粲字孔休,吴郡乌程人也。吴录曰:粲生数岁,孤城妪见之,谓其母曰:“是儿有卿相之骨。”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78
  • 有关《荷塘月色》原文及赏析

      《荷塘月色》   原文: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 ,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120
  • 秋游敦煌有感高中文言文作文

      甲午之秋,七月至末,余游敦煌,平沙莽莽,直入天际,于大漠之中,顿觉世情之浩大,余生之渺小,不由顿生敬畏,信其然也。   驱车北行,至莫高窟,其画有飞天入地,满袖风动,足见盛唐尊…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53
  •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全诗翻译赏析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译文]   北方的马南来后仍依恋于北风,南方的鸟北飞后仍筑巢在向南的树枝。 [出自]  无名氏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56
  • “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全词翻译赏析

    “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周邦彦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中列岫…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7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