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刘克庄

端午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注释】

(su)衣:粗葛布制成的衣服。午风:端午节的风。结束:打扮装束。钗符:端午节以丝布制成、戴在头上的一种装饰小符。艾虎:端午节采艾草制成虎的模样,悬于门口以避邪。老大:年纪已老。灵均:指战国时的屈原。标致:风度。纫:佩戴。兰佩:一种香草。椒醑(xu):香物和美酒,用以享神。把似:假如,如果。差:大概,或许。

【鉴赏】

这首词是词人借端午祭奠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以调笑之笔,抒发了有志不能伸,报国无门的内心郁闷。

词的上阕写端午节陌头少年装束竞赛龙舟的热闹场景,与词人老来无趣的心情。端午时节,深深的庭院中石榴花刚刚吐艳,将紧闭已久的画帘撩开,我穿着葛衣摇着绢扇,让风儿将这暑气驱散。在这初夏天气里,词人在这漫不经心中,给我们交待了一个恬淡慵散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人们,无非是想将自己与外界隔开,享受一份难得的内心清静。这或是一种境界,或是一种逃避。于词人而言,则是后者。故窗外少男少女头上插着式样新颖的钗符和艾虎,纷纷夸耀着自己的装束;岸上已站满了围观的人群,而作者却是“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散漫之心似乎在传递着一份让感受不定的与此乐景不相协调的心情。作为一个一心报国的爱国词人,作者与屈原应该有着心灵上的相通,但为什么他不愿意加入到这祭奠之中呢?词人在上阕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隐情待解。

词的下阕中,词人以非常之笔,赞颂了屈原的爱国精神与对时政的讽评。在龙舟翻腾之中,我们又依稀见到屈原高大的形象。想生年之时,屈原常是身佩兰草、怀揣香酩以示高洁;而谁又会相信,在千年之后,他也会在波涛之下同其他蛟龙虾蟹一样,争逐粽子?又说什么怕蛟龙嘴馋而发怒,故改以五色线包裹的粽子投祭。倘若屈原活到了今天,看到他生后的这般景况,定是后悔不若醉死,也免受这般羞愧。此处,作者以调侃的笔调,将对屈原的爱国敬佩用反语表达出来,强烈地谴责了当政统治阶级清浊不辨的昏慵现实。在这里,词人实是借屈原的遭遇,暗示自己的有志不能伸的苦闷。“聊一笑,吊千古”。对历史的凭吊,对现实的无奈,只能化作辛酸的一笑。这笑中有多少泪,有多少恨,只有作者自己知道。

全词从现实出发,以历史为镜,运用反讽之笔,抒写悲愤之心。作者不着一议论之词,而词中理趣已然可识,不失为又一借古讽今之作。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129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欧阳修文集――卷二十六・居士集卷二十六

      ◎墓志四首   【尚书虞部员外郎尹公墓志铭〈景?五年〉】   公讳仲宣,姓尹氏。尹氏世居太原,无显者。由公之父赠刑部侍郎讳文化,始举《毛诗》,登某科,以材敏称于当时,仕至尚书都…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61
  • 吕端传文言文翻译

    吕端传文言文翻译   吕端是宋朝一个名宰相,看起来他是笨笨的,其实并不笨,这是他的修养,在处理大事的时候,遇到重要关键,他是决不马虎的。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吕端传的文言文翻译,一起来看…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45
  • “韦思谦,郑州阳武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韦思谦,郑州阳武人也。本名仁约,字思谦,以音类则天父讳,故称字焉。其先自京兆南徙,家于襄阳。举进士,累补应城令,岁余调选。思谦在官,坐公事微殿①,旧制多未叙进。吏部尚书高季辅曰:&…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6
  • “王珪,字叔玠,太原祁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珪,字叔玠,太原祁人也。季叔颇,当时通儒,有人伦之鉴,尝谓所亲曰:“门户所寄,唯在此儿耳。”开皇末,为奉礼郎。及颇坐汉王谅反事被诛,珪当从坐,遂亡命于南山…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8
  • 昼锦堂

    朝代:宋代 作者:孙惟信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薄袖禁寒。轻妆媚晚,落梅庭院春妍。映户盈盈,回倩笑整花钿。柳裁云翦腰支小,凤蟠鸦耸髻鬟偏。东风里,香步翠摇,蓝桥那日因缘。婵娟。留慧…

    古诗文 2020年5月31日
    794
  • 文言文《幼学琼林卷二叔侄》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幼学琼林卷二叔侄》原文及翻译   曰诸父,曰亚父,皆叔父之辈;曰犹子,曰比儿,俱侄儿之称。阿大中郎,道韫雅称叔父;吾家龙文,杨素比美侄儿。乌衣诸郎君,江东称王谢之子弟;吾家…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6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