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徐灿

        

感  怀

        玉笛清秋,红蕉露未收。晚香残、莫倚危楼。寒月多情怜远客,长伴我,滞幽州。  小苑入边愁,金戈满旧游。问五湖、那有扁舟?梦里江声和泪咽,频洒向,故园流。
        徐灿之夫陈之遴明崇祯时中进士,伉俪之间情投意合,是他们一生中最幸福美满的时期。后陈父因事下狱死,陈之遴被崇祯帝下令“永不叙用”,境遇遂变。顺治二年(1645)降清后,陈之遴官运亨通,但徐灿却并不感到欢快。从此词的“滞幽州”、“干戈满旧游”判断,此词当作于顺治初陈之遴在京为官(古幽州治蓟县,在今北京城西南)、江南抗清斗争烽火未熄之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抚弄乐器大抵和寻找知音有关。对于徐灿来说,明亡以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悲凉。不仅有国家的倾覆,而且有家庭的变迁;不仅有现实空间的无奈,而且有心理空间的阻隔。还有回忆中的怅惘和瞻念中的失望……所有这些,交织在一起,就化作一个在凄清的秋天独自吹笛的形象。
        “”,以手指按。夜渐渐深了,红红的美人蕉上缀着几点露珠,显得有几分娇艳,也显得有几分凄寒。词人手执横笛,吹出了一首浓浓的思乡曲。本来,既然思乡,则登高适可望远,望远略可代归,如王粲《登楼赋》所说:“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但词人却径直说:“莫倚危楼。”不愿登楼的原因,表面上是由于百花凋零,实则暗示故国沦亡,不堪登览,希望避免惹起由于无法克服的矛盾而引起的无奈的枨触。这一句,用南宋吴文英《唐多令》词“有明月,怕登楼”句意,而写得更为具体。于是,能够给词人带来慰藉的,就只有一轮明月了。这一轮明月虽然由于地处幽州(今北京一带),而有几分寒气,但在故乡分明也能见到它,“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见月也就聊复等于见故乡了。望月怀远,为古典诗词所习见,但词人身边分明有亲人,却有如此的孤独感,其中的深悲积怨就不言自明了。
        可是,即使能够登高望远,又能够带来多少慰藉呢?词人在江南的繁华之地苏州有过一段幸福的生活,拙政园里的一草一木都带有她的欢笑。不过,那都是永远的过去了。杜甫《秋兴》中有“芙蓉小苑入边愁”之句,作者取其后五个字入词,不仅非常妥帖,而且符合主人公的心境。家乡的一切,都已化作边地的愁怀,即使能够回乡,又能怎么样呢?旧游之处,遍布金戈,哪里还是原来的模样?又哪里能够回去!不仅如此,即使想要过过隐居的生活,也已是不可能。范蠡助越灭吴后,携西施飘然远引,浪迹五湖,尚能找到隐居之地;李清照当金兵打进汴梁后,也还有江南的半壁江山可以寄迹。可是,现在天下已经全部为满人所占,又有哪一块地方是自由的呢?其实,清兵虽已入关,亦不至于无处可去。作者在这里所表示的,仍然不过是由于丈夫出处不慎,郁积心头的无可奈何之感。所以,唯有把这一腔情愫,寄之于梦了。这是真正的梦想,因为事实是回到家乡既已阻隔重重,而且处此状况也无颜再见故乡之人,那么,唯一还能带来几分慰藉的,也就是梦了。末三句从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化来,但读来仍有新鲜的感受。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31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初中文言文文学常识之古代官职中考

    初中文言文文学常识之古代官职中考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7
  • 阳山道中

    朝代:元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雨余春涧水争分,野雉双飞过古坟。眼见人家住深坞,梅花绕屋不开门。

    古诗文 2020年3月1日
    614
  • 赞美西湖的诗句 古诗

    赞美西湖的诗句 古诗   西湖留别   【唐】白居易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   处处回头…

    古诗文 2022年11月22日
    59
  •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翻译赏析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作者为宋朝诗人周邦彦。其古诗全文如下: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阑愁,但问取…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107
  • 《陶潜》文言文练习答案及译文

    《陶潜》文言文练习答案及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73
  • 怎么样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怎么样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摘 要: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但是,作为语文教师却一直没有找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展现文言文的魅力,来让学生喜…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