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翻译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御寇所编的《列子·汤问》,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文言文。下面小编收集了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翻译,供大家欣赏。

  两小儿辩日

  作者:列御寇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

  词语解释

  (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辩日启示

  .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

  .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多听听身边孩子们的声音,也许能有所长进。

  .知识是不分年龄,不分界限的。

  我们在平常阐明自己道理时也该像两小儿一样有根有据,用道理说明问题。

  中心思想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 要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 片面地看待问题,是得不出结论的,也告诉我们要用全面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科学解释

  原因根据不同感觉来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并不正确。

  《两小儿辩日》里的一个小孩说因为早晨太阳冷,中午的热所以早上远中午近 另外一个说早上的太阳大,中午小,所以早上的近中午的远 而且事实的观察的确如此,那么如何解释?到底又是怎么回事?

  初升的太阳看上去比中午的大,是因为早晨阳光进入大气层折射角比较大,我们看到的是被放大了的太阳的像,看上去比中午的太阳大很多。[原文:看起来早晨的太阳比中午时大些是因为眼睛的错觉。我们看白色图形比看同样大小的黑色图形要大些。这在物理学上叫“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四周天空是暗沉沉的,因而太阳显得明亮,而在中午时,四周天空都很明亮,相对之下,太阳与背衬的亮度差没有那样悬殊,这也是使我们看起来太阳在早晨比中午时大些的原因。]总之,在早晨和中午太阳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所以其大小也是相同的。

  事实上由于中午的太阳辐射过于强烈,用肉眼直接观察太阳的大小是不现实的。这可能也是造成了在人们的印象中,中午的太阳只是一个明亮的点,而日出日落的太阳是可以观察到的一个圆形。

  还有,中午比早晨时热,是不是因为中午时太阳离我们比早晨时离我们近呢?也不是。那又是因为什么呢?

  中午时比早晨热,是因为中午时太阳光是直射在地面上,而早晨太阳光是斜射在地面上,可以看出太阳光直射时,地面和空气在相同的时间里、相等的面积内接受太阳的辐射热较早晨太阳光斜射时多,因而受热最强。所以中午比早晨时热。

  而实际上,天气的冷热主要决定于空气温度的高低。影响空气温度的主要因素,是由太阳的辐射强度所决定的,但太阳光热并不是直接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因为空气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只是太阳辐射总热能的一小部分,其中大部分被地面吸收了。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热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传热方式向上传导给空气,这是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总之,每天中午较热,早晨较冷,并非太阳离我们地面有远有近之故。

  在学习的时候,可能老师都会说是一样的距离,但真正的答案却有2个:相对论我想大家都知道,就是以一个点为中心,在一个点做对照。也就是说在文中应该有2个中心点,一个就是地球,一个就是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如果以地球为中心点,那么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不变的在早上还是中午时都是一样的。如果以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为中心点那么就应该是中午的时候会更近些。都知道太阳和地球都是球体.那我们先把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假设到地区圆行的正上方,而太阳就假设到地球的左边。这时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看到的太阳就是早晨的太阳。而只要把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假设到太阳的正下方那么这时的太阳就是中午的太阳.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时就可以很明确的知道在以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为中心点时。早上的太阳比中午的太阳离两个小儿所在的地区较远。而文中当时的两个小孩根本不知道地球,所以他们是以自己所在的地区做中心点。这就能判断出谁对谁错了。

  作品鉴赏

  鉴赏

  《两小儿辩日》表现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阐述了“学无止境,我们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通过阅读,我们发现两个小孩有着善于观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而孔子则实事求是、谦虚谨慎——这说明了治学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道理。[2]

  对于两个小孩为什么观点不同,那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用“如车盖”和“如盘盂”的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阳形状的大小;另一个从触觉出发,用“如探汤”的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阳在中午时的灼热。[3]

  道理

  (1)生活中要善于观察,才会有所发现。

  (2)说话要有理有据。

  (3)要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4)即使是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也有不知道的事情,每个人都需要虚心学习。

  (5)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

  (6)学海无涯,我们应该树立终身的思考。

  (7)学习两小儿执着探究、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作者简介

  列子,汉族,本名列御寇(“列子”是世人对他的尊称),中国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宗教影响深远。著有《列子》。

  《列子》中的“天体运动说”“地动说”“宇宙无限说”等学说,都远远早于西方的同类学说,唐玄宗于天宝年间诏封列子为“冲虚真人”。

  他一生安贫乐道,不求名利,不进官场,隐居郑地40年,潜心著述20篇,约十万多字。 《吕氏春秋》与《尸子》皆载“列子贵虚”,但依《天瑞》,列子自认“虚者无贵”。彻底的虚,必定有无(空)皆忘,消融了所有差别,也就无所谓轻重贵贱等等概念。现流传的《列子》一书,在先秦曾有人研习过,经过秦火,刘向整理《列子》时存者仅为八篇,西汉时仍盛行,西晋遭永嘉之乱,渡江后始残缺。其后经由张湛搜罗整理加以补全。现存八篇《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其中《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汤问》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被誉为默察造化消息之运,发扬黄老之幽隐,简劲宠妙,辞旨纵横,是道家义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列子一向低调,有所谓“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可见真正做到了老子所说的“和光同尘”的境界,故而列子在历史上的事迹也很少。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377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王英为主题的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

    王英为主题的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   王英,字时彦,金谿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读书文渊阁。帝察其慎密,令与王直书机密文字。与修《太祖实录》…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6
  • 板桥幼学文言文翻译

    板桥幼学文言文翻译   板桥幼学为我们介绍郑板桥的事迹。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板桥幼学文言文翻译,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板桥幼学文言文   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57
  • 缺调名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山居好。山居好。门对青山水环绕。一榻烟霞梦寐清,我以不贪为至宝。

    古诗文 2020年6月1日
    878
  •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的原文和译文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①,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②,而不责③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④。天道无亲⑤,常与善人。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译文…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87
  •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阅读训练】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46
  • 清平乐(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翻译   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目中的…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5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