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清江引(梦回昼长帘半卷)

        

钱 霖

        梦回昼长帘半卷,门掩荼院。蛛丝挂柳绵,燕嘴粘 花片,啼莺一声春去远。
        【鉴赏】“梦回昼长帘半卷”,“梦回”点出作者由梦境回到现实的时间 点,短暂的梦境使作者脱离了现实生活,乍然回到现实中。此时的作者视 觉敏锐,“昼长”点明时令,由春渐夏,草木清华。帘幕卷起,周围的景物在 作者眼中变得陌生又鲜活。作者以雅逸的心境,成功地捕捉了诗意的景 物和超脱的意境。所观得的景物带有幽梦初醒的悠然自得的感情色彩。 “门掩荼院”,大门半开半闭,“掩”字写门与外界隔开,突出幽静,不是紧闭 而是轻掩,由此便无刻意之感,使得诗意更显轻盈。深院荼蘼花开,浓郁 而灿烂,于幽静之中又有了充满生机。“蛛丝挂柳绵,燕嘴粘花片”,对从 意象的精选和文字的锤炼,可见作者对精致工巧的追求。“蛛丝”纤细剔 透,编织精美,“柳绵”轻盈柔软,“挂”字似静而动,似有轻风掠过该句,花 香四起,柳绵也得以起飞,落挂“蛛丝”之上。静止观之,“蛛丝挂柳绵”又 实为晶莹精巧的一幅图景。“燕子”为性灵乖巧的鸟儿,活跃于春夏之际, 作者将目光聚焦于精巧的“燕嘴”和细小的“花片”,可见作者情感之细腻 美好。“拈”字将“花片”与“燕嘴”融合,又是一幅美丽精巧的图画。作者 笔下的燕子与白居易“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的燕子相比,多 了几分清雅情调和芳香的味道。“啼莺一声春去远”,以虚景写虚景。莺 啼本是无形无质难以捕捉的事物,而春天恰似这一声莺啼,透明般消逝 了。“远”与“近”相较,是实质的距离感,由此又仿佛春天的脚步在一声莺 啼中越走越远,可观可感。单就啼声,可与“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 行》)比较赏析,“啼莺一声”突出乍然醒耳飘渺悠扬之感。“一声”之后外 界更为幽静,“去远”则有情感流动,透露出作者对春天离去的感伤,但这 感伤没有抱怨和悲戚,是轻盈而美丽的。
        曲尚工巧,作者无论是在意象的选取、字句的把握、情感的表达上无 一不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回”“卷”“掩”“挂”“拈”“去”六个动词,更是使 得全篇无一句不活。细品之,于静态画面的呈现中别有一番洞天。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51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张可久――小梁州・篷窗风急雨丝丝

      小梁州·篷窗风急雨丝丝   元代:张可久   篷窗风急雨丝丝,闷捻吟髭。淮阳西望路何之?无一个鳞鸿至,把酒问篙师。   迎头便说兵戈事。风流再莫追思,塌了酒楼,焚…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48
  • 秋蝶――白居易诗词全集

    秋蝶 [唐] 白居易 秋花紫蒙蒙,秋蝶黄茸茸。 花低蝶新小,飞戏丛西东。 日暮凉风来,纷纷花落丛。 夜深白露冷,蝶已死丛中。 朝生夕俱死,气类各相从。 不见千年鹤,多栖百丈松?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81
  •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原文、注释和鉴赏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注释】 (1)此诗写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六七月间。据《金山寺》:“李…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586
  • 唐诗兵车行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杜甫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耶娘 一作:爷娘)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23
  • 《伤心行咽咽学楚吟》全词翻译赏析

      《伤心行·咽咽学楚吟》作者为唐朝诗人李贺。其古诗全文如下:   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   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   灯青兰膏歇,落照飞蛾舞。   古壁生凝尘,羁魂梦中语…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62
  • 《百家姓.皇甫》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百家姓.皇甫》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历史来源   1、出自西周,以官名为氏。西周太师(高级武官)皇甫的后代以“皇甫”为姓,称皇甫氏。   2、出自子姓,是春秋时宋国公族的后代,为…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