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吕】一半儿(花边娇月静妆楼)

        

张可久

        

秋日宫词

        花边娇月静妆楼,叶底沧波冷翠沟,池上好风闲御 舟。可怜秋,一半儿芙蓉一半儿柳。
        【鉴赏】“宫词”指以皇宫中生活为题材的诗词。“宫词”之名,最早有 唐人崔国辅的一首《魏宫词》,但代表作家是唐代王建和五代花蕊夫人,花 蕊夫人《宫词百首》的内容反映的是老百姓无法闻知却又想知道的宫廷生 活。花蕊夫人生活在宫中,所写的自然是耳闻目见,王建则得之于宫中之 人的转述。后代文人几乎不可能有宫中体验的机会,往往是在社会传闻 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摹想而写的。张可久的这支《秋日宫词》,自然有较 多的想象成分。
        起首的三句“花边娇月静妆楼,叶底沧波冷翠沟,池上好风闲御舟”, 并列铺排了宫苑的三处景象。这里不乏皇家的特有景观,如“妆楼”、“翠 沟”、“御舟”,富丽堂皇,另外,“花”、“叶”、“娇月”、“沧波”与“好风”相互映 衬,绮丽秀美,但这三句给读者的感觉却是萧疏冷清。之所以如此,是因 为作者连用“静”、“冷”、“闲”三个形容词来修饰,境界顿改,由此可见作者 驾驭语言的功力。
        四、五两句“可怜秋,一半儿芙蓉一半儿柳”,宕开一笔,表面上是继续 写景,实质上是议论和总结。“可怜”作可爱之意,如白居易《暮江吟》:“可 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表面上是赞叹这秋日美景,其实是 以乐景写哀,为这好景而叹息,叹息如此美景只能在这冷寂的宫中独自凋 零。“一半儿芙蓉一半儿柳”,让人联想起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归 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由 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芙蓉花、垂柳仿佛是美女的容颜, 一红一绿,冷暖色调对比,写实与想象结合,构思立意,显出词人的匠心独 运。可见,作者真正叹惜的是幽闭深宫对美好事物的摧残与肃杀。
        元代诗人萨都刺《宫词》云:“深夜宫车出建章,紫衣小队两三行。石 阑干畔银灯过,照见芙蓉叶上霜”,也运用了芙蓉意象。杨瑀《山居新话》 批评说“北地无芙蓉”,不符合元宫的情景。其实,这与宋代沈括批评杜甫 《古柏行》中的古柏“四十围”是径七尺,而高“二千尺”,“无乃太细长乎”是 同样的思维。这样的批评会严重伤害到对诗歌的审美阅读。在评论文学 作品时,不能仅仅集中在它所传递出来现实的部分,还应该考虑到作品的 美学功能。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60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翻译及赏析

      《南乡子·双荔枝》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与化工知。赐得衣裳总是绯。每向华堂深处见,怜伊。两个心肠一片儿。   自小便相随。绮席歌筵不暂离。苦恨人人分拆破,…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47
  • 咏甘蔗

    朝代:清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绿阵连烟垠,风雨化精节。玉露含青紫,沁彻哲人心。

    古诗文 2020年3月12日
    675
  •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原文及译文赏析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   [明]唐顺之   廉吏自古难之。虽然,今之所谓廉者,有之矣。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是以虽其嗜利之心不胜其竞进之心,而其避罪之计有甚于忧贫之计,慕…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48
  • 高中文言文虚词乃的用法

    高中文言文虚词乃的用法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文言文虚词乃的用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64
  • 古诗《南歌子·游赏》翻译赏析

      南歌子·游赏   宋代:苏轼   山与歌眉敛(liǎn),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xiàn)竹西歌吹、古扬州。   山色与歌女黛眉浓聚一样绿,碧波就像人的朦胧醉眼一样…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41
  • 翻译文言文的九种方法

    翻译文言文的九种方法   保留法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器具等,可保留不变。例如: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勾践灭吴》)   ——“越王”是官名,“勾践…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