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吕】一半儿(花边娇月静妆楼)

        

张可久

        

秋日宫词

        花边娇月静妆楼,叶底沧波冷翠沟,池上好风闲御 舟。可怜秋,一半儿芙蓉一半儿柳。
        【鉴赏】“宫词”指以皇宫中生活为题材的诗词。“宫词”之名,最早有 唐人崔国辅的一首《魏宫词》,但代表作家是唐代王建和五代花蕊夫人,花 蕊夫人《宫词百首》的内容反映的是老百姓无法闻知却又想知道的宫廷生 活。花蕊夫人生活在宫中,所写的自然是耳闻目见,王建则得之于宫中之 人的转述。后代文人几乎不可能有宫中体验的机会,往往是在社会传闻 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摹想而写的。张可久的这支《秋日宫词》,自然有较 多的想象成分。
        起首的三句“花边娇月静妆楼,叶底沧波冷翠沟,池上好风闲御舟”, 并列铺排了宫苑的三处景象。这里不乏皇家的特有景观,如“妆楼”、“翠 沟”、“御舟”,富丽堂皇,另外,“花”、“叶”、“娇月”、“沧波”与“好风”相互映 衬,绮丽秀美,但这三句给读者的感觉却是萧疏冷清。之所以如此,是因 为作者连用“静”、“冷”、“闲”三个形容词来修饰,境界顿改,由此可见作者 驾驭语言的功力。
        四、五两句“可怜秋,一半儿芙蓉一半儿柳”,宕开一笔,表面上是继续 写景,实质上是议论和总结。“可怜”作可爱之意,如白居易《暮江吟》:“可 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表面上是赞叹这秋日美景,其实是 以乐景写哀,为这好景而叹息,叹息如此美景只能在这冷寂的宫中独自凋 零。“一半儿芙蓉一半儿柳”,让人联想起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归 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由 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芙蓉花、垂柳仿佛是美女的容颜, 一红一绿,冷暖色调对比,写实与想象结合,构思立意,显出词人的匠心独 运。可见,作者真正叹惜的是幽闭深宫对美好事物的摧残与肃杀。
        元代诗人萨都刺《宫词》云:“深夜宫车出建章,紫衣小队两三行。石 阑干畔银灯过,照见芙蓉叶上霜”,也运用了芙蓉意象。杨瑀《山居新话》 批评说“北地无芙蓉”,不符合元宫的情景。其实,这与宋代沈括批评杜甫 《古柏行》中的古柏“四十围”是径七尺,而高“二千尺”,“无乃太细长乎”是 同样的思维。这样的批评会严重伤害到对诗歌的审美阅读。在评论文学 作品时,不能仅仅集中在它所传递出来现实的部分,还应该考虑到作品的 美学功能。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60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古诗桃夭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夭译文及注释 桃夭译文 …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90
  • 苏轼《超然台记》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苏轼《超然台记》 【原文】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玮丽者也。餔糟啜醨皆可以醉②;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2
  • 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试题: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试题: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公讳轼.姓苏,字子瞻,一字和仲,世家眉山。公生十年,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太夫人尝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59
  • 待漏入阁书事奉赠元九学士阁老――白居易诗词全集

    待漏入阁书事奉赠元九学士阁老 [唐] 白居易 衙排宣政仗,门启紫宸关。彩笔停书命,花砖趁立班。 稀星点银砾,残月堕金环。暗漏犹传水,明河渐下山。 从东分地色,向北仰天颜。碧缕炉烟直…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66
  • 欧阳修文集――卷一三八・集古录跋尾卷五

      【隋太平寺碑〈开皇九年〉】   右《太平寺碑》,不著书撰人名氏。南北文章至于陈、隋,其弊极矣。以唐太宗之致治,几乎三王之盛,独于文章不能少变其体,岂其积习之势,其来也远,非久而…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67
  • 《开禧纪事二首》

    刘 宰 “泥滑滑”,“仆姑姑”, 唤晴唤雨无时无。 晓窗未曙闻啼呼, 更劝沽酒“提壶芦”。 年来米贵无酒沽! “婆饼焦”,“车载板”, 饼焦有味婆可食, 有板盈车死不晚。 君不见比…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9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