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沉醉东风(山对面蓝堆翠岫)

        

赵善庆

        

秋日湘阴道中

        山对面蓝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傲霜橘柚青, 濯雨蒹葭秀,隔沧波隐隐江楼。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 叶儿传黄败柳
        【注释】 ①蓝堆翠岫:青翠的山峰上弥漫一层蓝色的烟霭。②传黄败柳:枯 黄飘零的柳叶。传,指到处飘飞。
        【鉴赏】“悲哉! 秋之为气也!”自宋玉发出这样的感叹以来,历代文 人笔下的秋天莫不是千疮百孔、肃杀悲凉之状。曹植《燕歌行》:“秋风萧 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 滚来。”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悲秋也成为 文学创作传统。而在赵善庆的笔下,秋却是明朗的,富有生机的。这首小 令写作者在赴湘阴途中所见的可爱的秋景,作者善写秋景而不限于悲秋 的传统,足见其心境的开阔。
        “山对面蓝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首两句先写山峰,次写沙洲。 作者紧挨山边,极目远眺,看见山的对面翠峦叠嶂,青翠的山峰上面还堆 上了一重蓝色,“堆”字以动写静,凸显了色彩的浓重和山的活力。对面山 上的草木郁郁葱葱,而途中的草与腰齐,沙洲更是为大片的绿草所笼盖。 “染”字拟人,以动写静,仿佛是自然这只无形的大手无意间为我们点染出 的杰作。翠岫绿洲,满目的蓝、翠、绿,难道这是湘阴的春景吗?我们会发 出这样的疑问,谁知接下来的“傲霜 橘柚青,濯雨蒹葭秀”,为我们揭开了 谜底,使我们恍然大悟,原来这是湘 阴的秋景啊,历经寒霜的橘柚依然傲 立于秋风之中,新雨洗濯的蒹葭更加 的茂盛。
        

        湘阴的秋景也是如此的充满生 命力。作者移步换景,时而立于山 间,远眺对面,时而俯下身子,近观绿 洲、橘柚和蒹葭,思路开阔,境界开 阔。“隔沧波隐隐江楼”,穿过烟波浩 渺的江面远眺对岸的高楼,竟是隐隐约约,星星点点,其意境之开阔恰是 心境开阔的体现。以上,作者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生气勃勃、色彩秾丽、高 远开阔的秋景图,表达了作者行进在湘阴道中的喜悦之情。一路行来,湘 阴的秋景是那么的明朗、可爱,忽然,“几叶儿传黄败柳”映入眼帘,点破了 充满生机的万里湘阴美景。“点破”一词使小令情感陡然一转,波澜顿生。 如没有“传黄败柳”的点染,丝毫未发觉秋天的悲凉,结语以“一叶知秋”收 束全篇,虽透露些许悲凉意绪,但没有破坏整体的欣喜之情,万顷潇湘美 景仍让人赞叹。恰是黄叶的点缀,令人顿悟出四时更替不可移易的自然 规律,更显悠远的情致。
        全曲写景色彩明丽,层次分明,先写高处的山峰,次写低处的沙洲;先 写近处之橘葭,又写远处之江楼。翠岫绿洲,橘青葭秀,显勃勃生机,更有 苍茫碧波、隐隐江楼,现境界之开阔,篇末虽带些许悲秋之意,但并不破坏 整体的和谐,是一篇写景的佳作。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63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答庄充书(杜牧)原文翻译赏析

      这是杜牧答复友人的一封信。友人庄充请杜牧为其文集写序,杜牧作此书答复,就自己对为文的观点作了剀切的阐述。   某白庄先辈足下 〔1〕。凡为文以意为主,气为辅〔2〕,以辞彩章句为…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518
  • 黄州快哉亭记文言文

    黄州快哉亭记文言文   作者:苏辙   〔宋〕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52
  • 元好问《清平乐·太山上作》诗词译文及鉴赏

      《清平乐·太山上作》   金朝:元好问   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涧壑风来号万窍,尽入长松悲啸。   井蛙瀚海云涛,醯鸡日远天高。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   《清平乐·太…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56
  • 静夜思全诗拼音版原文及译文

    “静夜思全诗拼音版原文及译文”由文言文之家整理发布,欢迎阅读。 静夜思全诗拼音版原文 《 静jìng夜yè思sī 》 唐t&aa…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18
  • “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这两句是形容画家的妙品。色红而浸在水里的是短短的珊湖,色青而挂下来的是长长的薜荔。“红”、“…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107
  • 文言文马说课件

    文言文马说课件   《马说》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6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