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释】

午日:五月初五的端午节,相传屈原在这一天投江,民间要赛龙舟、吃粽子以示纪念。节序:节令。歌罢:歌咏完《楚词》。戎葵:蜀葵。湘中:湘江水中,指屈原投江处。

【鉴赏】

这是靖康之乱后,作者避乱襄汉、湖湘一带时,于端午之日借祭奠屈原以抒忠贞同生死之志的爱国词篇。与《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的清新幽雅不同,此词自有吐语峻拔的超旷豪迈之风。

上阕起句“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以高亢的起调奠定了全词激越的抒情基调。“高咏《楚词》”写出自己凭吊屈原感时伤事的特定心境。“午日”点出特定的时间;“天涯”暗示身经离乱的现实;这种心境自然带出“节序匆匆”的感叹,也为以下各句紧扣端午节来写景作了铺垫。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火红如焰的烂漫榴花已不如当年赏花观舞时美人的红色罗裙,这是写词人的颓唐落没情怀。元稹早以诗句“满眼思乡泪,相嗟亦自嗟”,将石榴与思乡相联接。在作者眼中,石榴花色暗淡也是因他心怀乡愁之故。或许是受作者热爱故土之情的感染,石榴不愿如往昔一样艳丽吧。这里情与景交融,两者浑然莫辨。总之,这种种情怀无人能理解。高歌《楚词》之后,满帘生风。上阕在前后照应中以“满帘风”的意象烘托出作者忧国忧民的悲壮情怀。

下阕抒发更加深沉真挚的感慨。起句“万事一生伤老矣”,就将作者对社会动荡、个人身世、历史更替的感怀概括无遗。经历众多沧桑变故的作者,仍以“戎葵”向阳自喻至老不渝的爱国之心,以“凝笑”表现自己超旷豪迈的气概,极富感染力。正因为如此,作者对屈原才会有虔诚的缅怀之举。“去年”说明此举并非今日才有。酒洒江中,让它今晚就将祭奠带到汨罗江,自己也好以满腔爱国豪情告慰先贤英魂。

全词以祭奠始以祭奠终,开阖自如。两次写到“花”,意绪迥然有别,抒情在跌宕变化中走向深沉感愤。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77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匡衡勤学的文言文翻译

      匡衡勤学是一篇文言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匡衡勤学的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匡衡勤学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   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103
  • 孤雁――闻一多

    不幸的失群的孤客! 谁教你抛弃了旧侣, 拆散了阵字, 流落到这水国底绝塞, 拼若寸磔的愁肠, 泣诉那无边的酸楚? 啊!从那浮云底密幕里, 进出这样的哀音; 这样的痛苦!这样的热情!…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74
  • 春昼回文

    朝代:唐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茶饼嚼时香透齿,水沈烧处碧凝烟。纱窗避著犹慵起,极困新晴乍雨天。

    古诗文 2020年3月17日
    590
  • 《上欧阳内翰第一书》文言文练习

    《上欧阳内翰第一书》文言文练习   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宋]苏洵   洵布衣穷居,尝窃有叹,以为天下之人,不能皆贤,不能皆不肖,故贤人君子之处于世,合必离,离必合。往者天子方有…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53
  • 南岐人之瘿

    朝代:明代 作者:刘元卿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

    古诗文 2020年3月4日
    784
  • 贺新郎·太白墓和雅存韵

    朝代:清代 作者:黄景仁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何事催人老?是几处、 残山剩水,闲凭闲吊。此是青莲埋骨地,宅近谢家之脁。总一样,文人宿草。只为先生名在上,问青天,有句何能好?打一幅…

    古诗文 2020年3月23日
    54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