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俟咏《三台·清明应制》

万俟咏

清明应制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潜通南浦。东风静,细柳垂金缕。望凤阙、非烟非雾。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太平箫鼓。

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近绿水、台榭映秋千,斗草聚、双双游女。饧香更、酒冷踏青路,会暗识、夭桃朱户。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

正轻寒轻暖昼永,半阴半晴云暮。禁火天、已是试新妆,岁华到、三分佳处。清明看、汉蜡传宫炬。散翠烟、飞入槐府。敛兵卫、阊阖门开。住传宣、又还休务。

 

【注释】

内苑:皇城里的庭苑。御沟:流经皇城的水渠。南浦:水边。凤阙:京都的城楼。九陌:都城大道。斗草:古代民间的一种斗百草游戏。饧(xing):麦芽糖。昼永:白天较长。禁火天:寒食节。古代的风俗是不准生火,吃冷食。槐府:门前植有槐树的贵人宅第。(11)阊阖:皇宫的正门。(12)休务:停止办理公务。

【鉴赏】

这是一首作于清明节的应制之词,这类“歌德”式作品大多是歌咏太平盛世和圣上恩德。

一叠首先以景物描写点出季节。带月梨花,含露海棠,虽说都是春景,但取自一早一晚不同的时间,暗示春景时时可见。接着借春来水涨等自然现象说明春生“内苑”,春意萌动之后不知不觉地漫延开去,遍及天下各处。这是极力形容皇上恩德深广。“东风”句具体描写春到的景象,杨柳于轻悄悄的春风中吐绿,烟柳、高楼,一切都在春意葱茏之中。在此基础上,结语自然就成为皇恩浩荡的赞语。

二叠由一叠写静景过渡到写动景,并由景及人,描绘了一幅幅人物春季活动的场景。作者首先用莺歌燕舞来渲染春的生机,再写到亭园绿水之上秋千飘荡的影子,步步点染,渐渐引出人物,由景与人组成一幅幅春美人欢的和谐图画:成群的女子嬉笑着斗百草,成双成对的青年男女于春光中结伴踏青,暗许琴心。到了晚上,更是香车宝马不散,彻夜欢娱宴饮。醉意沉沉之中,大家难免狂放失态。至此,词人已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天下皆春。

三叠所写场景由宫城外转到宫城内。先用两句交代乍暖还寒的气候和薄阴的天气。到了清明,少女们早已穿起了新装,一年四季的佳景已见三分。“清明看”是写皇宫内所见,化用韩翃诗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渲染当朝君臣同乐的融洽气氛;结语又写到官府里百官休务,突出官民同欢的太平局面。

这首词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场面全景展示了清明春景,达到以春满天下歌颂皇恩远播的意旨。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79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孔子过而不式》原文及译文

      孔子过而不式   荆伐陈,陈西门坏,因其降民使修之,孔子过而不式。子贡执辔而问曰:“礼,过三人则下,二人则式。今陈之修门者众矣,夫子不为式,何也?”孔子曰:“国亡而弗知,不智也…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237
  • 文言文教学应要重视诵读

    文言文教学应要重视诵读   诵读有助学生读准字、词的语音。语音是组成语言的三个要素之一。只要读准语音,才能对语言产生语感。而学生对语言产生语感之后,必然会理解字、词的含义。所以文言…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1
  • 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解析

    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解析   文言文中不乏一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特别是一些虚词,虽然实际没有意义,但是却在整个句子的翻译中充当重要的角色。   之   1.用作代词,…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34
  • 铁杵磨针

    朝代:明代 作者:郑之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568
  • 《春望》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故国沦亡,空对着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丛深。 感伤时…

    古诗文 2022年5月20日
    107
  • 《踏莎行》全文翻译赏析

      踏莎行   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释…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4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