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轼

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

夜归临皋:一作“壬戌九月,雪堂夜饮,醉归临皋作”。临皋,在湖北黄冈南长江边。苏轼贬谪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东坡:在湖北黄冈之东。苏轼谪黄州时,筑室于东坡,故以为号。鼻息雷鸣:唐衡山道士轩辕弥明与进士刘师服等联句毕,倚墙而睡,鼻息如雷鸣。(见韩愈《石鼎联句》序)此身非我有:《庄子·知北游》:“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营营:周旋貌,指为功名而劳碌。

【鉴赏】

此词为醉归临皋抒怀之作,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时。

上阕写饮酒醉归。词人选取了其中三个片段进行描写。起笔直叙其事,交代饮酒时间、地点。“醒复醉”三字,见词人必欲谋醉以忘忧的心态。其时东坡贬谪待罪,心情苦闷,故借酒浇愁一巡又一巡。“归来”已在回家路上,夜已深沉。“仿佛”一词,言其醉酒而归迷离恍惚之态。接下去三句,词人已到了家门前。可夜已是如此深沉,站在门外,居然能听到屋内家童的鼾声。夜之安静,夜之深沉,于此一声音中侧面烘托尽出。“敲门”两句叙词人的行动。此刻,词人已渐酒醒,静夜当中似乎更获得了一种清醒和宁静,而拄着手杖去江边静听江流的声音。这一身影,使人见到词人的不为俗羁、随缘自适、洒脱出尘的襟怀。“江声”暗示其反思往事,心潮起伏,为下阕抒情做好铺垫。

下阕承前抒发感慨。从静夜奔腾不息的江流声中,词人渐渐清醒,回思往事,返观现在,感慨油然而生。“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一化用《庄子》语意而不着痕迹之语,是其心灵深处的由衷感叹和深切呼喊。用“长恨”、“何时”,语气强烈,情感深沉。“夜阑”句笔意转缓,明写外部世界风静水平之象,暗写词人心境终于归于宁静与超脱。“小舟”两句写其超脱之后的人生选择:随江水而逝,寄生江海,人的生命主体也便不受任何束缚而归于自由。全词至此收束,浑然天成,境界高妙。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84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宋书宗越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宗越,南阳叶人也。本河南人,晋乱,徙南阳宛县。父为蛮所杀,杀其父者尝出郡,越于市中刺杀之,太守夏侯穆嘉其意,擢为队主。蛮有为寇盗者,常使越讨伐,往辄有功。家贫无以市…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57
  • 《战国策·燕策》“郭隗先生对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88
  •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8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69
  • 文言文中高考实词

    文言文中高考实词   21.道(dào)   (1)名词。   ①道路。如: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②规则,正确的方法。如: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44
  • 张雄飞,字鹏举,琅琊临沂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张雄飞,字鹏举,琅琊临沂人。至元二年,廉希宪荐之于世祖。召见,陈当世之务,世祖大说。授同知平阳路转运司事,搜挟蠹弊,悉除之。帝问处士罗英,谁可大用者,对日:“张雄飞真公辅器。”…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58
  •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的意思: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忽聚忽散,散了如断线的珍珠,四处迸射,使人眼花缭乱。.“跳”这个词…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6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