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

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注释】

红稀:花儿稀少。绿遍:草多。阴阴见:暗暗显露,若隐若现。游丝转:烟气像游丝一样回旋。莺燕暗喻“伊人”,即心上人。

【鉴赏】

此词几乎通篇写景。作者以细腻缠绵的语言,通过动静两幅暮春景色图画的描绘,抒发了对万物自然转瞬即逝的无限感慨,寄寓了作者隐隐的怨怼与愁绪。张惠言在《张惠言词选》中认为:“此词亦有所兴。”黄蓼园在《蓼园词选》中亦认为:“首三句言花稀叶盛,喻君子少小人多也。高台指帝阁。‘春风’二句,言小人如杨花轻薄,易动摇君心也。‘翠叶’二句,喻事多阻隔。‘炉香’句,喻己心郁纡也。斜阳却照深深院,言不明之日,难照此渊也。”

上阕描绘的春天画面,以行人踪迹为落脚点,由近及远,展现出一幅暮春立体图画。“小径”三句,写暮春时节郊外景象:“小径红稀,芳郊绿遍”,这是地面景象;“高台”句则将视野移至高处,楼台树木已是枝叶繁茂、翠色逼人。“春风”两句将树上杨花与路上行人通过春风联系起来,情绪也透出幽怨。作者以拟人化手法责备春风不知约束轻薄杨花,反而吹送其放纵乱舞。下阕作者的视点从郊外转入庭院,更加细腻地描绘暮春庭院寂寥的幽静状态,更强烈地表达了孤独怨恨和愁苦。苍翠的树叶掩藏了黄莺,厚厚的朱帘隔开了归燕,只有幽室内香炉里的青烟袅袅升起,如轻柔的飞丝一般在四处游荡。这是一个令人压抑的寂然无声的环境。“藏”、“隔”、“静逐”三词准确传神地营造了这个令人窒息的环境氛围。“一场愁梦”句,直接陈述词人心中的感受,画龙点睛般道出了全词主旨。结句“斜阳却照深深院”又转入写景,但意味已被拓展,使作品在这里平添一种苍凉之感。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88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鸿雪因缘图记》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龚自珍《鸿雪因缘图记》序龚自珍《鸿雪因缘图记》者,兵部侍郎江南河道总督长白麟公之所作也。自髫发之岁,至四十岁,为图八十,是为第一卷;自四十至五十,为图复八十,为第二卷。其第一卷,阮…

    古诗文 2022年7月24日
    92
  • 《天净沙秋思》赏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写作背景]   一位远离故乡的游子,流落天涯,在萧瑟的秋日黄昏独自漂泊。此曲正是以这样的画半辈子…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49
  • 蒲松龄《山市》原文与翻译

    山市   奂(huàn )山山市,邑(yì)八景之一也,然数(shù)年恒(héng)不一见。孙公子禹(yǔ)年与同人饮楼上…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39
  •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朝代:明代 作者:宋濂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862
  •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翻译及赏析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29
  • 《围炉夜话》

    原文】 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工夫。 【译文】 教导子弟要从幼时开始,培养他们凡事应有正直、宽大、无所隐藏的气概。 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反省…

    古诗文 2022年5月16日
    20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