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谣》

林希逸

溪上行吟山里应, 山边闲步溪间影;

每应人语识山声, 却向溪光见人性。

溪流自漱溪不喧, 山鸟相呼山愈静。

野鸡伏卵似养丹, 睡鸭栖芦如入定。

人生何必学臞仙, 我行自乐如散圣。

无人独赋溪山谣, 山能远和溪能听。

本诗作者林希逸,是南宋有名的山水画家。南宋时期山水画很盛行,写山水的诗也很多。那时朝廷偏安一隅,国事不可问,许多文人厌倦世事,遁入山林。他们啸傲湖山,作画吟诗,借以寻求精神的寄托。《溪上谣》正是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产生的。

诗人以传神之笔,绘出了一幅意境幽远的“溪山图”。溪绕山间,泉流石上。诗人行吟闲步,罕闻人语,但见溪光。溪流自漱,泠泠作响;山鸟相呼,嘤嘤成韵。野鸡伏卵,似高士养丹;睡鸭栖芦,如老僧入定。……这里,没有喧嚣,没有束缚,一切宁静、和谐、自由自在。置身其间,真有出尘之感。

这幅宁静的画面,与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也曲折反映了当时南宋人民渴望安定的心愿。

这首诗着力创造静的意境。诗人善于捕捉静的景物在特定环境中所显示的动态。诗中的主景是山和溪,诗人并没有孤立地描述山如何幽,溪如何静,而是抓住行吟时溪山的独特反应来描写溪山:“溪上行吟山里应,山边闲步溪间影;每应人语识山声,却向溪光见人性。”这四句写得很逼真。在深山独行过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 满眼溪山,寂静无人,求伴心切,对声和影特别敏感,见到溪中倒影,会感到那小溪分外亲切;听到空谷回声,会感到那青山特别可亲。这四句诗正写出了这种体验。“每应人语识山声”一语,尤其体察入微。山,因有远近、高低、隐显等差别,因此“每应人语”的回音,就不会是一个腔调,而是或疾或徐,或强或弱,此起彼伏,各有其妙,故“山声”可以识别。“识”字使人们听到了众山回应的不同声响;也反映出“行吟者”与山相识之深,故听其声而即能识。总之,这四句化静为动,把溪和山都写活了。它们似乎有灵性,有感情,诗人吟啸,山同声应和;诗人闲步,溪形影不离。山和溪成了行吟诗人的会心好友,因此他虽“独步”而不孤,“无人”而有伴。溪影山声,使这幅静的画面显露出生气,富于情趣。而且,移动的溪影,回应的山声,又恰恰衬托出这里的幽静。

为了进一步创造静的意境,诗中还选取“溪流自漱”、“山鸟相呼”之声和“野鸡伏卵”、“睡鸭栖芦”之态,作为山声、溪影的点缀。前者继续从声音上以动显静,故曰“溪不喧”、“山愈静”。后者则变换手法,直接写静态:“野鸡伏卵似养丹,睡鸭栖芦如入定。”这一联状物工巧,以道士“养丹”(静候金丹炼成)比喻野鸡伏卵,以老僧“入定”(静坐敛心,入于禅定)比喻睡鸭栖芦,新颖独到,风趣盎然,使这幅恬静的溪山图更添情韵。身处此境,诗人“自乐如散圣”,因为山溪都是能“和”、能“听”,似有灵性,何其可爱。

这首诗采用歌谣体式,随意而吟,自然闲散,如行云流水。这与诗人抒写闲逸恬静之情是很合拍的。韵用去声,也很得体。去声为下滑音,尾音长,读起来轻和悠远,给人以幽静之感,从音响上烘托了静的意境。

诗和画相同,要创造静的意境,并非容易。欧阳修《六一题跋》云:“飞走迟速,意近之物易见,而闲和俨静,趣远之心难形。”这首《溪山谣》,创造静的意境颇为成功。由于作者既是诗人,又是画家,所以能兼取诗画之长,把诗情和画意结合起来,在选景、构图、表现手法以及韵律诸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93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1K
  • 《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原文及译文赏析

      《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苏轼。古诗全文如下: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前言:   中秋月特指中秋节的满…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83
  • 棘刺雕猴

    朝代:先秦 作者:韩非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燕王好微巧,卫人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视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

    古诗文 2020年3月5日
    558
  •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翻译赏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译文]    在和煦的春光下…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126
  • 《资治通鉴.唐纪》的文言文练习

    《资治通鉴.唐纪》的文言文练习   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璃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之示弓工③,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劲…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57
  •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注释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

    古诗文 2022年5月24日
    14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