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行村路》

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 豆荚姜芽社肉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 红蜻蛉伴绿螳螂。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作者乐雷发少年时代就以聪明机敏闻名,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后经宋理宗亲自招试,才赐特科第一。然而在职期间又因多次议论时政,不为当权者所容,失望之余,只好退隐云矶。这首诗中对淳朴、自由、优美的农村风光的描绘,显然反映了作者政治上失意之后对新的生活道路的探求。

反映在诗中的是作者在秋日村路上的一段感受: 渐渐地,作者行近了一处村落,这里的一切同熙熙攘攘、明争暗斗的城市生活是那样的大异其趣。大人们劳累了一天,有的也许在作收工前的最后整理,有的也许已经在家里安然歇息,因而篱笆前嬉戏着的顽皮儿童,使这幅村舍图充满了纯真无邪的稚气。再近一点,则可见篱笆内高高悬挂着的豆荚,和茁壮地冒出地面的姜芽相映生辉,青翠可爱。这时一股奇香随风袭来,作者精神不禁为之一振: 原来是大家在烹煮社肉——这种原始的古风,不正反映出村民的淳朴性格吗?回头再看小路两旁,依然是绵延不断的稻田,红的蜻蛉,绿的螳螂,点缀着竞相怒放的稻花,其间和谐、自然的情调,不由得使刚从尔虞我诈的官场中退出的诗人感到深深的陶醉。

这首短诗清新可爱,含蓄隽永。作者主要采用了白描手法,由事物本身显示其美。出现在诗中的,有儿童、篱落、斜阳、豆荚、姜芽、社肉的香味以及稻花、红蜻蛉、绿螳螂等一系列农村里常见景物,这一系列的景物构成的画面,到底美不美?诗中没有正面表明,而是留给读者去想象。这种用名词来显示事物的性质、状态等方法,主要依靠的是作者对事物的精细选择和巧妙安排,其难度较大,然而使用得好,却可以收到含蓄不露、意味深长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在白描中,并不是纯客观地把景物罗列出来,而是贯穿着诗人的感情,对景物着力点染。比如第三句问“一路稻花谁是主”。稻花自开,本来是没有主人的;但经作者这么一问,稻花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开放的特点更其突出了——这种明明知道稻花无主,但写作中却先假设它有主,然后问一声主人是谁,最后得出“原来无主”的结论,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勾勒法”。再比如,末句写蜻蛉、螳螂,不仅用了“红”、“绿”这种非常鲜明悦目的颜色,而且在中间嵌进一个“伴”字,把两种没有思想的小生物写得相依相伴、和美融洽,委婉地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这种写法也是十分别致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94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全词翻译赏析

    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译文】 夕阳的余晖中我解下马鞍,歇息在芳草萋萋的岸边。真是可悲又可怜,花而虽然鲜艳但是却没有人来佩带,虽然有美酒,但是喝酒却没有人…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104
  • 文言文中考考点

    文言文中考考点   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显示与成果展示,中考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其竞争较为激烈。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68
  •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63
  • 王士祯《剑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剑侠 王士祯 某中丞巡抚上江。一日,遣使赍金数千赴京师。途宿古庙中,扃钥甚固。晨起,已失金所在,而门钥宛然。怪之。归以告中丞,中丞大怒,亟责偿官。吏告曰:“偿固不敢辞,…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58
  • 陆游――幽居初夏

      幽居初夏   宋代: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65
  • 归有光《沧浪亭记》原文及译文

      【说明】 归有光(1506—1571年),字熙甫,号震川,明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人。明世宗朱厚熜(cōng)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丞。归有光是明代中叶…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5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