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行》

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 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来不来? 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 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帏箔施屏山, 中酒不知屏外寒。

南宋政权局于东南一隅,先是受到金邦、后是受到蒙古政权的威胁,怎样巩固边防,防止外来侵扰,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重大问题,刘克庄这首诗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边防情况。

前四句写边疆的士卒生活。十月的边疆,气候恶劣,守边的兵士,却衣裘单薄。仅仅两句,就写出了十分反常的现象。“风色恶”,即使一般百姓,也已厚衣上身,而边防士卒却是衣单身寒。这就突出了问题的严重性。“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这两句把士卒的苦寒同“押衣使”联系起来了。押衣使迟迟不来,不仅士卒身受其苦,更重要的是造成了边防危机: 军士衣冷难睡,一旦有了敌情,将何以应付?那么,押衣使又为何迟迟不来呢?诗人并不直接作答,反而描绘了另一种景象。

诗的后四句描写京城大官的生活。长安是汉、唐旧都,往往用以代指京城,这里指南宋都城临安。那些京城高官,日上三竿,依然重门深锁,在层层的暖帘和屏风之内,高卧未起。他们酒醉饭饱,怎知道屋外的寒冷!

表面看来,诗人只是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情景并列在一起,作客观的描绘,不加任何评论。实际上,这种对比本身就包含着爱憎褒贬,显示着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具体描写中,诗人又注意了多方照应,比如,“热官”,就是有权势的大官,著一“热”字,其气焰熏天之状可见,与军士的“冷”适成对照。贵人的“朱门日高未启”和戍卒的“夜长甲冷难睡”,则构成了更为鲜明的对照。一方面,是十月边头风色恶,身上衣裘薄;另一方面,则是中酒不知寒,芙蓉帐暖度春宵。这是以上层统治集团纸醉金迷之“乐”,来反衬边防戍卒之“苦”。诗人把强烈的感情,寓于形象描写之中,既显豁,又蕴藉。此外,达官贵人之所以能歌舞升平,全仗戍卒的艰苦守边,而这些显贵们但知热衷功名利禄,对此是不会加以考虑的,即使是押送寒衣的例行公事,也迟迟不办。试问,一旦大敌猝至,将如何抵御?那时,今日的热官只有沦为阶下囚,巨宅细软、歌儿舞姬,也只有成为他人的囊中物。这些,都是题外的话,留待读者去思索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94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通假字的知识点

    文言文通假字的知识点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4
  • 文言文三峡试题及答案

    文言文三峡试题及答案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63
  • 初中古诗文名句情境默写训练试题及答案(三)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1、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32
  • 《次韵秦少游·江清风偃木》古诗词翻译赏析

      《次韵秦少游·江清风偃木》作者为宋朝诗人陈师道。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清风偃木,霜落雁横空。   若个丹青里,犹须著此翁。   【前言】   《次韵秦少游春江秋野图二首》是宋…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62
  • “夏侯渊字妙才,惇族弟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夏侯渊字妙才,惇族弟也。太祖居家,曾有县官事,渊代引重罪,太祖营救之,得免。太祖起兵,以别部司马、骑都尉从。 十七年,太祖乃还邺,以渊行护军将军,督朱灵、路招等屯长安,击破南山贼刘…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60
  • “李燮字德公”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燮字德公。其父固逆梁冀,知不免祸,乃遣三子归乡里。时,燮年十三,姊文姬为司郡赵伯英妻,贤而有智,见二兄归,具知事本,默然独悲曰:“李氏灭矣!自太公已来,积德累仁,何以…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6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