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翠微亭》

岳 飞

经年尘土满征衣, 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是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他从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十九岁从军,到绍兴十一年(1141)三十八岁时,被秦桧陷害身亡。为了抵抗金兵南下,保卫南宋的半壁山河,进而收复中原,长期转战在今两湖、浙、赣、苏、皖一带。绍兴四年和十一年,就曾两次在庐州(治所在今安徽合肥),击败金兵,十一年还驻军舒州(治所在今安徽安庆),因而这首作于池州(治所在今安徽贵池)的诗,难以确定其具体的写作时间。

“冲口出常言,法度法前轨。人言非妙处,妙处在于是。”苏轼这首论诗的诗,恰好道出了岳飞《池州翠微亭》的艺术特点。这首诗明白如话,不假雕饰,也没有用事用典,完全出之以口语、常言,却十分感人。其奥妙全在于以情取胜。这种“情”是从肺腑中倾泻出来的,所以,它冲口而出,是那样的自然、真挚。

只要了解了作者的身世、经历,就能较深地体味到诗中强烈的爱国感情。生当北宋末世的岳飞,亲眼看见了祖国的山河破碎,国破家亡,青年从军,以“还我河山”为己任。“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冒矢石,受风霜,为的是“收拾旧山河”。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情况下,岳飞对祖国山川的一草一木都怀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正是在这样的情感支配下,这位连年征战的青年将军,在戎马倥偬之际,面对为之战斗的祖国山川,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发而为诗。

诗的首句叙述自己的经历,从而把登池州翠微亭放在一个特定的背景下面,使读者感受到时代和诗人的脉搏是一致的。第二句用“特特”以强调这次登临(“特特”,作特地、特别解,叠字有强调之意),表明戎马倥偬,登临难得,而把自己的戎马生活与大好河山从感情上联系起来,同时,在结构上又起到了转折的作用,把感情抒发的重心移到对故国的爱恋上来,为最后一联直抒胸臆作了铺垫。三四两句为全诗的中心。它展示了诗人对祖国的深厚情谊,使人们看到了诗人对祖国美丽河山流连忘返的心境,从而表现了诗的主旨。全诗即这样一气贯注,倾泻了一个驰骋沙场,为国而战的诗人的炽热感情。

《池州翠微亭》是岳飞“发于心而冲于口”的心声。它以它的真情和自然,叩击着读者的心扉,引起人们的共鸣。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97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写勉励激励类的古诗词大全

    志在守朴   养素全真   三国魏·嵇康《幽愤诗》       朴:纯朴本质。   素:纯洁。 &nbsp…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113
  •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明年,郕王监国,令同商辂入阁预机务。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天顺元年,徐有贞既得罪,岳正、许…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58
  • 刘弇 《清平乐·东风依旧》阅读答案

    清平乐 [宋]刘弇 东风依旧,著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能消几个黄昏! 【注】本词是作者在京任职期间为感爱妾之逝而…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65
  • 文言文名篇·愚公移山全文及翻译

    文言文名篇·愚公移山全文及翻译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70
  • 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备考指津

    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备考指津   1、 误答原因探寻   文言文阅读题的误答原因很多,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平时文言文阅读量不足,文言语句背诵量少得可怜,文言…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82
  • 临江仙·柳带摇风汉水滨

    朝代:五代 作者:牛希济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柳带摇风汉水滨,平芜两岸争匀。鸳鸯对浴浪痕新。弄珠游女,微笑自含春。轻步暗移蝉鬓动,罗裙风惹轻尘。水晶宫殿岂无因。空劳纤手,解佩赠情…

    古诗文 2020年3月16日
    54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