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过鉴湖》

戴 昺

推篷四望水连空, 一片蒲帆正饱风。

山际白云云际月, 子规声在白云中。

“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会稽县志》引王羲之语),概括了鉴湖山水的美。鉴湖在今绍兴市南郊,古跨山阴、会稽两县。历代文人歌咏鉴湖之作颇多。戴昺《夜过鉴湖》艺术上与众不同的是,它不假雕琢,不事粉饰,径直以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如实绘出鉴湖夜色的天然风采,以其本身的美而引人入胜。

诗题点明时间、地点、事件: 诗人乘船夜过鉴湖。首句,“推篷”两字,暗示船身低矮狭小,一伸手就能推开顶篷,动作情态活现。抬头“四望”,但见水天相连,茫茫无垠。诗人乘坐“一片蒲帆”之船,“正饱风”疾进。帆,是蒲草编织的,可见设备简陋,船身轻巧。“饱”字,既画出“蒲帆”承风鼓起的形象,又显示船行速度的飞快,用词准确传神。

“蒲帆”离湖岸不远了。岸边的山,隐隐约约浮现在视线之内。“山际”,白云缭绕;“云际”,月轮高挂;风吹云移,山峦起伏,月色时明时暗,图景晦明不定,如真似幻。鉴湖清幽、瞬息多变的夜景,足以令人心旷神怡。

“蒲帆”继续飞驰。子规的啼声刺破夜空,传入耳鼓。这迹象说明: 船距岸越来越近了,天快亮了。循声望去,原来子规却隐藏在白云深处,迷离朦胧,可闻而不可见。

全诗四句,多层次地勾画出鉴湖扬帆夜景:“水连空”的湖面,“饱风”的“蒲帆”,起伏的山峦,浮动的白云,出没云海的明月以及“云际”传来的子规声声。这一切图像,构成一个“真中有幻,动中有静,寂处有音,冷处有神”(吴雷发《说诗菅蒯》)的立体空间境界,画面形象随“蒲帆”的移动而变换,既有可触性,又有流动感。读此诗,恍若身临其境,夜过鉴湖,心胸为之一畅。二十八字中,“白云”二见,“山际”、“云际”各一见。文字的复出,造成回环的声韵,轻快的节奏,增强了诗的音乐美。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98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卜算子 蒋冕

            斜日坠荒山,云黑天垂暮。时见空中一雁来,冷入残芦去。  惊起却低飞,有意同谁语?啄尽…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70
  • 《回乡偶书》原文及注释译文

      《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⑴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

    古诗文 2022年5月22日
    481
  • 《大学之道》

    原文】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

    古诗文 2022年5月16日
    139
  • 古诗歌鉴赏题及答案汇编(三)

    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42
  • 《谒金门·花过雨》阅读答案

    谒金门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于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李好古:南宋词人。 1. 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63
  •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全诗赏析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全诗赏析  喜晴 宋 范成大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4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