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怀古》

姜 夔

夜暗归云绕柁牙, 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柳, 曾与吴王扫落花。

大凡怀古诗,起句破题,直抒古今盛衰之感。本诗则起笔疏宕,不涉题旨,以恬淡的景语出之,别具一格。

首句一个“绕”字,归云的飞动之势可感,显示出大自然正处在微妙的瞬息变幻之中。刹那间云消天开,诗人站在船上,俯视江中,只见江水澄澈,群星璀璨。在这静谧开阔的背景上,白鹭眠于沙滩,悠然自得。前句写动,后句写静,动静相形,充满画意。白石以为,作诗的最高境界是自然高妙。他说:“语贵含蓄。……若句中无余字,篇中无长语,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白石道人诗说》)透过景物,追求象外之旨,则石之韫玉,水之怀珠可探。晚云悠闲,江水澄清,星斗灿烂,白鹭自适,此乃江山永恒之意。诗人蓄意刻画一个清幽的境界,是借不变的姑苏夜景暗寓变化的人事。

“鹭眠沙”一句,笔宕得极远。下联一转,“怅望”两字将全篇约束在“怀古”之思上,引入正题。此转看似突兀,实与上句脉络贯穿,极尽纵收开阖之致。“苏台柳”的形象,在宁静的夜色中依稀可见,竟使旅人愀然动色。姑苏台乃当年吴王夫差所筑之宫殿,奢侈、豪华,以供吴王淫乐。“今王既变鲧、禹之功,而高高下下,以罢民于姑苏。”(《国语·吴语》)于是越国趁虚而入,“范蠡……击鼓兴师以随使者,至于姑苏之宫……遂灭吴。”吴王身死国灭,皆因逸豫忘身所致。诗人触景生情,他身处南宋末世,国势衰微之感油然而起。当时宋金对峙,南宋朝廷苟安半壁,以为已臻承平之世,高枕无忧,于是极园囿之乐,尽声色之娱。“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诗句,乃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姜夔虽一生困顿,寄身豪门,然对世事国运不是漠然置之的。只不过他流露的是淡淡的内心情感而已。此处“苏台柳”俨然是历史的见证。结句“曾与吴王扫落花”,道尽了千余年来“苏台”的沧桑,怀古伤今,饶有远韵。

此诗妙在碍而实通,放得开,收得拢。一起两句不着题旨,看似闲笔,却暗逗下文,让结句翻出深意。“空中荡漾最是词家妙诀。上意本可接入下意,却偏偏不入,而于其间传神写照,乃愈使下意栩栩欲动。”(刘熙载《艺概》)此诗正是达到了这样的境界。罗大经《鹤林玉露》说:“姜尧章学诗于萧千岩,琢句精工。有诗云: ‘……曾与吴王扫落花’杨诚斋喜诵之。”白石七绝的佳处,在于既有情韵,又能设意新奇,具有笔力,可说是兼唐宋两派之长。难怪重“新趣”与“活法”的杨万里,要喜而诵之。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99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魏大中字孔时嘉善人原文及译文赏析

      魏大中,字孔时,嘉善人。自为诸生,读书砥行,从高攀龙受业。家酷贫,意豁如也。举于乡,家人易新衣冠,怒而毁之。第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官行人。数奉使,秋毫无所扰。   迁礼科左给事中…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78
  • 中考文言文阅读满分经验详解

    中考文言文阅读满分经验详解   中考必考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必考翻译,这是考生最为头疼的一个题目。满篇的之乎者也,实在不知道如何理解?别担心,今天给大家传授文言文翻译技巧,助你除…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62
  • 文言文阅读练习之木兰花

    文言文阅读练习之木兰花   《木兰花慢 春兴阅读答案》吴存赏析   [元]吴存   问东君识我,应怪我,鬓将华。甚破帽蹇驴,清明无酒,寒食无家。东风绿芜千里,怕登楼、归思渺天涯。烟…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59
  • “陈敬宗,字光世,慈溪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陈敬宗,字光世,慈溪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永乐大典》。书成,授刑部主事。又与修《五经四书大全》,再修《太祖实录》,授翰林侍讲。内艰归。  &nbs…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57
  • 还自广陵原文阅读及翻译

      《还自广陵》   作者:秦观   天寒水鸟自相依,   十百为群戏落晖。   过尽行人都不起,   忽闻水响一齐飞。   注释:   1、还自广陵:这是作者从广陵回家乡高邮的路…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68
  • 《大铁椎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大铁椎传 [清]魏禧 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6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