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题得渔村晚照》

徐 照

渔师得鱼绕溪卖, 小船横系柴门外。

出门老妪唤鸡犬, 收敛蓑衣屋顶晒。

卖鱼得酒又得钱, 归来醉倒地上眠。

小儿啾啾问煮米, 白鸥飞去芦花烟。

诗人徐照(字灵晖),是永嘉四灵之一。他和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等人一样,标榜清瘦秀逸的诗风。他们学唐诗,只以姚合、贾岛为法。主张“捐书以为诗”,以“不用事”为第一格。他们的诗歌,气派都很小,情意枯窘,很少变化,一般只重视写点灵秀的思致。这首《分题得渔村晚照》,是作者《芳兰轩诗集》中比较耐人寻味的诗篇。

这是一首反映渔民生活的小诗,全诗没有用一个典故。诗中描述了渔村中的一位渔夫,在辛苦地打了近一整天的鱼以后,时已傍晚,他把小渔艇拢了回来,横系在自家的柴门外,然后就沿溪叫卖去了。这时渔妇出得门来,先是召唤了门外的鸡狗,然后就趁着斜照替丈夫在屋顶上晾晒蓑衣。她期待着丈夫卖鱼得钱,好买点米回来,作成晚餐,让辛劳了一天的丈夫,和在家中饿着的小儿子能吃顿饱饭。久而久之,丈夫果然回来了。他卖鱼钱又买了酒,却把这点薄酒在回家的路上就胡乱地喝得个一醉,等赶到家的时候,闷声不响地躺在地上睡了。家里的小儿子却啼叫着索问煮饭的米。诗中并没有交代渔妇此时的情况,人们兴许会想到她大概在拉着儿子在一边啜泣了。这当儿天色已晚,溪边的白鸥,也都飞到烟霭苍茫的芦花丛中,去寻它们的安息之地了。这家生活的惨景,就自然地被摄入诗句中间。到此全诗戛然而止,以后的情况就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

在这首诗中,读者寻不到像张志和《渔歌子》中的渔父那样“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悠然自得的形象;也寻不着柳宗元《渔翁》诗中的“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那种令人神往的意境和山水清音。作者告诉人们: 渔家的生活,并不都像前人诗歌中描绘的那样美好;他写的不是什么“烟波钓徒”之类的高人隐士,而是一个道道地地的贫苦的渔民。因而用不着去勾勒那些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只把一种悲辛而又质朴的渔家生活,从一个侧面展示在人们面前,使人们意识到渔村中的渔民,他们既然是低层的劳动人民,他们清苦辛酸的处境,就应当引起人们的同情和重视,这首诗的意义就在于此。

全诗扣题很紧,在表现手法上,多用暗示的笔墨。如第四句暗示已是晚照,所以渔妇在屋顶晾晒蓑衣。第五句暗示渔人卖鱼得钱极少,他心情极度懊丧,才拼个薄酒自醉。第七句暗示这渔家已经断粮,卖鱼所得的钱也买不上一点米,这才横下心来,让全家去忍饥受饿。这些,都不难想象出来。作者大致认为这样的诗越朴素无华越好吧,所以只在结句用“白鸥飞去芦花烟”,淡淡地抹上一笔傍晚的景象,算是给人们一点灵秀之感。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299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螳螂捕蛇》《蜘蛛斗蛇》阅读答案对比翻译

    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108
  • 祝英台近·北固亭

    朝代:宋代 作者:岳珂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澹烟横,层雾敛。胜概分雄占。月下鸣榔,风急怒涛飐。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正霜鬓、秋风尘染。 漫登览。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古往今…

    古诗文 2020年5月30日
    1.2K
  • 《辨志》原文翻译

      原文:   人之生也,未始有异也;而卒至于大异者,习为之也。人之有习,初不知其何以异也;而遂至于日异者,志为之也。志异而习以异,习异而人亦异。志也者,学术之枢机,适善适恶之辕楫…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66
  • 《论语》《孟子》阅读答案

    《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①子曰:“躬自厚【注】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仁者如射:射…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78
  • “青云羞叶密,白雪避花繁。”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青云羞叶密,白雪避花繁。”这两句是说,柑叶浓密,稀疏的青云羞见其叶;柑花白,白雪飘洒不及其繁,故避而不见。写景细腻、周密,“羞”、…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65
  • “周沆,字子真,青州益都人”阅读答案及句子翻译

    周沆,字子真,青州益都人。第进士,知渤海县。岁满,县人请留,既报可,而以亲老求监州税。通判凤翔,初置转运判官。沆使江西,求葬亲,改知沂州。历开封府推官。 湖南蛮唐、盘二族寇暴,杀居…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6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