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衢道中》

曾 幾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这是一首纪行写景的绝句,抒写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三衢,即衢州(治所在今浙江衢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首句点季候和天气。梅子黄时,正值江南初夏季节。这段时期,常常阴雨连绵。柳宗元《梅雨》:“梅实迎时雨”,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均可证。这里说“日日晴”,一方面是强调今年黄梅季节天气的特殊;另一方面则是以天气的晴和,为下文写旅途风物的清新张本。

次句“小溪泛尽却山行”,明点“道中”。衢州地当浙江上游,境内多山,所以道途兼有水陆。这句是说,泛舟小溪,溯流而上,当不能再行进时,便舍舟登陆,循着山间小路继续前行。“却”字含有转折意味,它把诗人由水转陆时的新鲜喜悦感细微隐约地表现出来了。这句叙行程,“山行”二字启下三四两句。这首诗写的就是“三衢道中”所见所闻。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读到这里,才知道诗人在不久前,已经循着与这次相反的方向,经过三衢道中一次,这次是沿原路回去。绝句贵简,诗人不去追述“来时路”的情景,只顺便在这里点出,并与这次返程所见所闻构成对照,以突出此次旅途的新鲜感受,在构思和剪裁上都颇见匠心。山路上,夹道绿阴,似乎和不久前来时所见没有什么两样,但绿阴丛中,时而传来几声黄鹂的鸣啭,却是来时路上未曾听到过的。这“不减”与“添得”的对照,既暗示了往返期间季节的推移变化——已经从春天进入初夏,也细微地表达出旅人归途中的喜悦。本来,在山路上看到绿阴繁翳,听见黄鹂鸣啭,可以说是极平常的事,如果单就这一点着笔,几乎没有什么动人的诗意美,但一旦在联想中织进了对“来时路”的回想和由此引起的对比映照,这就为本来平常的景物平添了诗趣。这首纪行诗,看似平淡无奇,读来却耐人寻味,其原因即在此。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303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昔伍子胥累谏吴王”阅读答案及翻译

    【甲】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136
  • 浣溪沙·独立寒阶望月华

    朝代:五代 作者:张泌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独立寒阶望月华,露浓香泛小庭花,绣屏愁背一灯斜。云雨自从分散后,人间无路到仙家,但凭魂梦访天涯。

    古诗文 2020年3月8日
    632
  • 100句关于梅花的诗句摘抄

    100句关于梅花的诗句摘抄:   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____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2、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__…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55
  • 高中文言文常用句式

    高中文言文常用句式   【文章导读】文言常用句式,是指与现代汉语里相应的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的句式,以及一些成为定型的习惯格式。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 高中文言文常用句…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46
  • 高考文言文虚词因的用法

    高考文言文虚词因的用法   (一)介词   1.依照,根据。   ①罔不因势象形。(魏学洢《核舟记》)   ②变法者因时而化。   ③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2.依靠,凭借。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56
  • 红毛毡

    原文: 红毛国,旧许与中国相贸易。边帅见其众,不许登岸。红毛人固请赐一毡地足矣。边帅思一毡所容无几,许之。其人置毡岸上仅容二人;拉之容四五人;且拉且登,顷刻毡大亩许,已数百人矣。短…

    古诗文 2022年5月19日
    16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