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衢道中》

曾 幾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这是一首纪行写景的绝句,抒写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三衢,即衢州(治所在今浙江衢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首句点季候和天气。梅子黄时,正值江南初夏季节。这段时期,常常阴雨连绵。柳宗元《梅雨》:“梅实迎时雨”,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均可证。这里说“日日晴”,一方面是强调今年黄梅季节天气的特殊;另一方面则是以天气的晴和,为下文写旅途风物的清新张本。

次句“小溪泛尽却山行”,明点“道中”。衢州地当浙江上游,境内多山,所以道途兼有水陆。这句是说,泛舟小溪,溯流而上,当不能再行进时,便舍舟登陆,循着山间小路继续前行。“却”字含有转折意味,它把诗人由水转陆时的新鲜喜悦感细微隐约地表现出来了。这句叙行程,“山行”二字启下三四两句。这首诗写的就是“三衢道中”所见所闻。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读到这里,才知道诗人在不久前,已经循着与这次相反的方向,经过三衢道中一次,这次是沿原路回去。绝句贵简,诗人不去追述“来时路”的情景,只顺便在这里点出,并与这次返程所见所闻构成对照,以突出此次旅途的新鲜感受,在构思和剪裁上都颇见匠心。山路上,夹道绿阴,似乎和不久前来时所见没有什么两样,但绿阴丛中,时而传来几声黄鹂的鸣啭,却是来时路上未曾听到过的。这“不减”与“添得”的对照,既暗示了往返期间季节的推移变化——已经从春天进入初夏,也细微地表达出旅人归途中的喜悦。本来,在山路上看到绿阴繁翳,听见黄鹂鸣啭,可以说是极平常的事,如果单就这一点着笔,几乎没有什么动人的诗意美,但一旦在联想中织进了对“来时路”的回想和由此引起的对比映照,这就为本来平常的景物平添了诗趣。这首纪行诗,看似平淡无奇,读来却耐人寻味,其原因即在此。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303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马说文言文的翻译

      【原文】   马说   王令   东郭之儿,生而未尝逢马,意其四足而甚大者皆牛也。他日,适市而逢马焉,惊而呼曰:“是牛,何以是班班也?”其闻者笑之。语诸市人,而市人笑之。东郭之…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70
  • 黔驴技穷文言文翻译

    黔驴技穷文言文翻译   黔驴技穷是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下面大家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相关的文言文翻译吧!   原文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48
  • “宋汝为,字师禹,丰县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宋汝为,字师禹,丰县人。靖康元年,金人犯京师,阖门遇害,汝为思报国家及父兄之仇。建炎三年,金人再至,谒部使者陈边事,遣对行在①。高宗嘉纳,特补修武郎,奉国书副京东运判杜时亮使金。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40
  • 《旧唐书·杨绾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旧唐书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杨绾,字公权,华州华阴人也。绾生聪惠,年四岁,处群从之中,敏识过人。及长,好学不倦,博通经史…

    古诗文 2022年7月24日
    138
  • 《战国策·齐二·犀首以梁为齐战于承匡而不胜》原文及翻译

      齐二·犀首以梁为齐战于承匡而不胜   作者:刘向   犀首以梁为齐战于承匡而不胜。张仪谓梁王不用臣言以危国。梁王因相仪,仪以秦、梁之齐合横亲。犀首欲败,谓卫君曰:“衍非有怨于仪…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54
  • 描写小暑的古诗词有哪些

    温风虫鸣小暑天,心定美好自清凉。整理了一些小暑的古诗、描写小暑的古诗,大家一起看看! 1、时逢小暑至,万象正韶华。 2、大暑小暑,有米懒煮。 3、绿柳池莲夏日长,温风因循小暑来。 …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2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