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滕王阁》

王安国

滕王平昔好追游, 高阁依然枕碧流。

胜地几经兴废事, 夕阳偏照古今愁。

城中树密千家市, 天际人归一叶舟。

极目沧波吟不尽, 西山重叠乱云浮。

滕王阁旧址在今南昌市新建县西章江门上,是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在高宗时期任洪州都督时所建。它背负名城,下临赣江,是历代游览胜地。王勃青年时远道省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曾参与阎都督举行的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并诗,以精美多彩的文笔,描绘高阁胜景,滕王阁从此著称于世。据《能改斋漫录》卷十一载,王安国这首诗,是他十三岁时登临滕王阁所作,时为康定元年(1040)。据说当时“郡守张侯见而异之,为启宴张乐于其上。”王安国是安石四弟,安石在《平甫墓志》中称安国“年十二,出其所为铭、诗、赋、论数十篇,观者惊焉。自是遂以文学为一时贤士大夫誉叹。”据此看来,王安国十三岁写作《题滕王阁》诗,不是没有可能的。王勃、王安国两位早慧的诗人,都在青年时代登临滕王阁,留下了为人传诵的名篇,这可说是唐宋诗坛上的佳话。

首联开门见山,用平叙笔墨写滕王阁的来历和现状。滕王李元婴喜好游赏歌舞,因此兴建此阁。虽物换星移,历经沧桑,高阁依然完好地保存下来。滕王“好追游”,并非凭空而发,王勃当年不是有“佩玉鸣鸾罢歌舞”之句吗?足见滕王当时的歌舞盛况。“依然”,强调这一游览胜地历久不废。“枕碧流”,点出高阁的所在,它安然高卧于一派深碧的滚滚江流之上。这一联对滕王阁虽有空间形势的交代,但主要是从时间角度叙写,上句写昔,下句写今。

颔联紧承首联,着重从时间着眼,写滕王阁这块胜地在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沧桑之变。从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建阁,到王安国十三岁游览此地,纵观这三四百年的历史,风云变幻,几度沧桑。“兴废事”、“古今愁”,含蕴丰富,引起人们的种种遐想。“几经”和“偏照”强调变迁之匆迫,兴废之不常。在自然和人事的隐隐对比中,包含着无限吊古之思,今昔之感。

颈联以下转为从空间着眼,写高阁所在的地理形胜和周围风光。颈联出句写城,南昌向为名都,人烟稠密,市街繁荣,是商贾荟萃之所。对句写江,赣江由赣州曲折北流,经吉安、清江,流经南昌,纵贯今江西全省,是省内最大河流。登阁俯瞰,城中绿树浓阴,千家栉比,市井兴旺;凭栏远眺,赣江遥接云天,江面上一叶扁舟,摇曳而过,仿佛游人从天边归来。上句是近景,下句是远景,“树密”、“千家”,给人以繁荣之感;“天际”、“一叶”,具有淡远闲静之趣。两句有远、有近,疏密衬映,一静一喧,相互对照,写出了滕王阁背城面江的独特风光。

尾联宕开视野,继续写景,而于写景中收煞全诗。“极目”在意念上与前句“天际人归”紧密相关,“沧波”与首联“碧流”遥相呼应。放眼江流,气象万千,非诗句所能写尽,这就将无限风光囊括其中。客观景物吟咏不尽,正是暗示诗篇将尽。正在吟咏不尽之时,西山之上乱云重叠,晚烟出岫,又展现出一幅新的图景。“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阁序》),也许西山的晚云将要带来一番风雨吧!凭阁四望,胜地的晦明变化谁能预测其妙呢?“西山重叠乱云浮”,意象苍茫缥缈,虽以景结,而含蕴浑厚,言尽而意不尽,极有韵味。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314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怎样给文言文断句

    怎样给文言文断句   第一,通文意。   拿到一个文言文篇段,先不要急着进入断句,而应该先通读这个篇段,大体上搞清这个文言篇段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些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比如说文…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50
  • 左传哀公二十三年的原文及翻译

      左传·哀公·哀公二十三年原文及翻译   哀公·哀公二十三年   作者:左丘明   【传】二十三年春,宋景曹卒。季康子使冉有吊,且送葬,曰:「敝邑有社稷之事,使肥与有职竞焉,是以…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59
  • 《石灰吟》原文及注释译文

      《石灰吟》①   作者: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②,   烈火焚烧若等闲③。   粉骨碎身全不怕④,   要留清白在人间⑤。   注释   ①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

    古诗文 2022年5月22日
    250
  • 点绛唇 刘敏中

             人至承以二绝句见贶,清简幽深,情意都尽,披阅讽咏,如接芝宇,感慰可胜言哉。辄有小词…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89
  • 《介之推不言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介之推不言禄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59
  • ●外集・卷一

           (诸本《外集》,分为十卷,凡三十四篇,不知何人所编。据《行状》云:“有集四十卷,携十卷。”亦不知便是此…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6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