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孔宪蓬莱阁》

赵 抃

山巅危构傍蓬莱, 水阁风长此快哉。

天地涵容百川入, 晨昏浮动两潮来。

遥思坐上游观远, 逾觉胸中度量开。

忆我去年曾望海, 杭州东向亦楼台

一位带御史衔的姓孔的朋友,登越州蓬莱阁,写了一首观潮的诗寄给赵抃,本篇是赵抃的和作。

前四句是一幅蓬莱阁上望潮图。首句写阁的地势和建构之高,以见观潮视野的广阔。它在句法上是倒装,若把主谓语的顺序调整一下,便成“蓬莱危构——傍山巅”,意思也就非常容易明白。次句“水阁风长此快哉”,语言结构和声调都不像上句那样顿宕错落,又用了语气词“哉”,句势在律体中显得特别雄直。读之确实有水阁凌空、海风悠长的快感。这在情感和语气上已经为观潮作了准备,给全篇定下了基调。颔联写潮水,但在写潮水前先写大海。“天地涵容百川入”,说大海总汇江河百川之水,将天地包容在它的怀抱里。有此一笔,就写出了大海的广阔和气派,潮势即不待言而读者自能想见,故第四句未对潮势作正面描绘,腾出笔墨写晨昏两次起潮,以见大海的动荡不息。

诗的前半,不仅写了水阁、大海和海潮,也透露了临海观潮时的感受和兴奋心情。写得这样真切,似乎观潮人就是作者自己,但诗题是“次韵孔宪蓬莱阁”,观潮者实际上是孔宪。如何把前面似乎直接写自身所见所感转移到孔宪一边?带着这个问题看第五句,便觉得诗人在开合收纵方面从容自如,运调得力。“遥思坐上游观远”,“遥思”二字极自然地把上四句所写的感受,转移给了孔宪。而“游观远”不仅概括了观潮的宏远景象,且将笔势拓开,由宏大阔远的视觉感受,引向“逾觉胸中度量开”的心境感受。设想对方此时必然格外心胸开豁。这虽是出于作者的揣度,但由于有前四句作铺垫,使人觉得“度量开”既豪宕而又着实有力。以情结景,成为前面写观潮的绝好收束。至此,诗意已经丰足,但收尾又转折推宕开去。“忆我去年曾望海,杭州东向亦楼台。”由对方转而联想到自己,回忆去年在杭州亦曾望海。虽只似淡淡提起,但“忆”字却又可以引人回味前六句所写的观潮情景,原来那情景作者亦曾是亲有体会的。由遥思对方而“忆”及己方。围绕观潮,诗人的想象和情感萦绕回环,给这首总体上是雄直豪迈的诗增添了回环之美。

这首诗无论写海潮,写人的胸襟,都显出一种开阔的景象,健举的气概,但不靠描摹刻画,而多用健笔直接抒写,那水阁风长的快感,那涵容天地百川的大海,那晨昏两次浮动的海潮,那“游观远”的视野,“度量开”的心胸,都显得开张雄阔。语言上绝去藻饰,不用典故,造语的质朴劲健,感情的豪迈,加上章法的开合转折,于律诗中融进了参差拗健之美。《宋诗钞》说赵抃写诗“触口而成,工拙随意,而清苍郁律之气,出于肺肝”,这首诗是能够体现这一特点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2316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治驼文言文翻译答案

    治驼文言文翻译答案   治驼讲的是办事如果只讲主观动机,不管客观效果,那就只能把事情办糟。那么治驼文言文翻译答案是什么?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治驼文言文翻译答案,希望给大家带来帮…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45
  • “张洽字元德,临江之清江人”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张洽字元德,临江之清江人。洽少颖异,从朱熹学,自《六经》传注而下,皆究其指归,至于诸子百家、山经地志、老子浮屠之说,无所不读。熹嘉其笃志,谓黄干日:“所望以永斯道之传,…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7
  • 六祖坛经·付嘱·第一节原文翻译

      付嘱·第一节   师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曰:“汝等不同馀人,吾灭度后,各为一方师,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先须举三科法门,动…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39
  • 《渔翁》阅读答案

    渔翁 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 ②欸乃…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51
  • 答友问二首――白居易诗词全集

    答友问二首 [唐] 白居易 大圭廉不割,利剑用不缺。 当其斩马时,良玉不如铁。 置铁在洪炉,铁消易如雪。 良玉同其中,三日烧不热。 君疑才与德,咏此知优劣。   似玉童颜…

    古诗文 2022年10月6日
    54
  • 《资治通鉴》的文言文解说

    《资治通鉴》的文言文解说   《资治通鉴 后晋纪 后晋纪一》   作者:司马光   柔兆涒滩,一年。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上之上   天福元年丙申,公元九三六年   春,正月…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