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共产党宣言》》读后感_2800字

《解读《共产党宣言》》读后感2800字

    《共产党宣言》过时了?

    真理之光,穿越历史,照亮今天。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过时了?这个问题的根本其实是马克思主义过时了?或者马克思主义有用吗?或者共产主义真的能实现吗?

我相信,这样的问题,不仅普通人会疑问,就是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偶尔也会动摇。很多人,一谈到这样的问题,就觉得是“上纲上线”,就是失去了学术自由,独立思考。实际上,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他所生活的时代,国家和社会而存在。你可以有不同声音,但是你不可能保持价值中立。

我的态度是,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而且正在凸显其理论魅力。

很多问题,我们不能只听其言,而言观其行。正如马恩本人所说:“不管最近二十五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发挥的一般基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170年来,《宣言》的基本原理仍旧发挥着理论指导,具有启发意义。

在你怀疑,发问时,我恳请您先读读《宣言》,我们再坐下来辩论。

今年是《宣言》正式发表170周年,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马克思主义横空出世,如同一道闪电,划过暗夜的长空。

一,《宣言》文本结构:

《共产党宣言》一书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七篇序言、一个引子和正文的四章内容。

1.七篇序言包括: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起草的1872年德文版序言与1882年的俄文版序言;而1883年德文版序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与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这五篇序言是由恩格斯一个人起草的。

归纳起来,七篇序言着重论述了下列9个问题:

1.阐明《宣言》产生的背景和过程,说明《宣言》的任务;
2.回顾《宣言》出版和传播的历史,说明《宣言》的命运同国际工人运动紧密相连;
3.指出《宣言》的基本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
4.解释《宣言》发表时不能称作社会主义宣言的原因,说明《宣言》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
5.指明对待《宣言》必须采取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
6.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对《宣言》的某些原理进行重大的补充和修改;
7.以俄国农村公社为例,说明在一定条件下,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
8.补充论述了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关系的原理;
9.补充论述了独立自主和国际联合的关系原理。

2.《共产党宣言》在正文开始之前写有一个简短的引子,宣布“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它实际上宣告了共产主义已经成为整个欧洲所公认的一种政治势力。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有必要向全世界公开说明共产党人的观点和意图。

3.《共产党宣言》的正文内容一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
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第三章,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
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具体内容请阅读《共产党宣言》原典。

二,《宣言》的方法论意义

《宣言》开篇就是七篇序言,正是以这样的方式,两位伟人在宣言发表后近半个世纪内,不断向着世人传达着他们的重要观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马恩在序言中强调,我们的观点例证在今天已经过时了,但是基本原理完全正确。批判性反思,人最难的就是清算自己的思想,只有双脚立于大地的理论才具有自我批判性,具有彻底性。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邓小平曾说,马克思有他那个时代的语言,我们有我们时代的语言。在这条道路上,我们要用属于我们的语言,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继续前行。

以问题为导向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新时代提出新问题,新问题催生新理论。在今天的中国,新时代下,以我们的时代问题为导向具体引用《宣言》的指导意义,不断推陈出新,缔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语言”书写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

三,《宣言》的现代价值

坚定信念的理论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甜。”

毛泽东读宣言不下百遍,每读一次都有新的启发;刘少奇在入党前,把宣言看了又看,最后决定参加共产党;朱德看到宣言新译本后,不顾年高体弱专程到中央党校与参与翻译的同志交流心得……

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把《宣言》作为理论基石,更是作为“初心”,作为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武器。

理解全球化的经典文献

世界历史风云变幻,今天全球化又出现新问题。如何对待全球化问题成为我们时代又一挑战。《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对世界历史进行了论述,指出所谓的“世界历史”是指世界被分割为孤立的国家、国家之间互相鲜有影响的状态正在终结,国家间的界限被逐渐打破,世界在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整体。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也就是说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下不可避免的趋势。同时其有带来新的问题:“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资本主义到处推行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还在试图“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这一点我相信只要生活在当下的人都有体会。因此,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并在资本主义的包围圈中坚持中国道路,《宣言》就具有了理论启发意义。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共产党宣言》旗帜鲜明地提出,无产阶级在建立政权后应当“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而发展生产力的关键是“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

尊重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指南

重视人的自由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一贯的思想。《宣言》中马恩指出:“每个人的自由是一切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前提。”今天,在中国,我们社会各方面的改革,都是以这一理论为目标的。

《宣言》的现代价值,就是指导我们的改革实践,检验我们的道路方向,同时我们游创造性地发展《宣言》。

20多年前,政治学者福山曾预言西方模式将一统天下,人类政治的历史将从此“终结”。

然而,实践证明,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终结。

今天,我们仍旧遭受各方面的质疑,正如我们身边很多人嘲讽,质疑相信马克思主义的人一样。这并不可怕,而是一种鞭策,实践将会是最好的答案。

《宣言》问世以来的170年,正是中华民族由衰到盛的170年。中国用自身发展证明,发展中国家可以打破对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路径依赖”,走出一条更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化道路。

与《共产党宣言》发表之时有某些类似,当今世界也处在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

人类向何处去?这一时代之问又一次成为世界性难题。

青年们,让我们读读《宣言》再来发问吧!

170年了,
斯人已逝,真理长存。
万里之遥,异国真理。
穿越时空,希望之火。
宣言精神,与时俱进。
震烁寰宇,昭示未来。
世界东方,中国道路。
中国理念,全球回响。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3619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白牙》读后感300字

    我特别喜欢《白牙》一书,尽管我已经看过多次,还要再拿出来细细品味一番。不瞒你说,这次我又有新收获了呢!  我又是一口气看完这本书的,看完时,我心中还是感动至极。这本书讲述…

    读后感 2022年7月23日
    100
  • 读《搭石》有感300字

    近期,我阅读了一篇课文《搭石》,它是刘章写的。 课文借搭石讲了乡亲们很有爱心,有老人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就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好几个来回,直…

    读后感 2022年8月1日
    171
  • 《幽人苏家桥》读后感1000字

    《幽人苏家桥》读后感1000字: “隐于朝者谓之奸佞,隐于市者谓之逸民,隐于山林者谓之幽人。”借作者的话,“隐”即除激进的游侠和保守的幕僚之外的第三条人生之道,而秉承这一道的人唤作…

    读后感 2023年2月12日
    34
  • 读《天狼》有感400字

    这是一本故事起伏跌宕、曲折动人、苍凉悲烈、荡气回肠的书。 书中讲述了一个狼类、狗类和人类的遥远的故事。围绕着坳里淳朴的杜仲一家人,一只叫“雪玉“的狗,一只叫”珍珍“的独眼母狼,一起…

    读后感 2022年7月2日
    90
  • 扼住命运的咽喉——读《名人传》有感

    这是一篇读后感1000字作文,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贝多芬生前所说的一句话。 贝多芬的童年生…

    读后感 2022年10月24日
    36
  • 《呼兰河传》读书报告1000字

    萧红先生,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一生充满传奇,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不断抗争。最近,我有幸拜读了先生的《呼兰河传》,这本书写于战火纷飞的1940年。1942年,日军攻陷香港,因病住于香…

    读后感 2022年7月19日
    15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