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下)》读后感_2800字

《三国志(下)》读后感2800字

魏延:生前功勋卓著被诬反叛蜀汉,死后夷灭三族比岳飞还冤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兵出斜谷,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两军相持。诸葛亮分兵屯田,准备打持久战,不意积劳成疾,病逝军中。作为托孤重臣,蜀汉的军政大权大部分都掌握在丞相诸葛亮一人手中。诸葛亮一死,蜀汉的后起之辈中,几乎就没有人能够完全掌控大局了。

论资历排辈分,魏延应该是接替诸葛亮总揽军政大权的最佳人选。魏延当时的官阶是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封为南郑侯,相当于刘备称帝时张飞的地位。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急需一个人镇守刚从曹操手里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汉中之地。凭借刘关张桃园结义的哥们儿关系,关羽已经镇守川蜀之地东方门户荆州了,作为川蜀之地北方的关口,汉中地区的险要不言而喻。朝中大臣一致认为,镇守汉中的大将,一定是张飞,就连张飞自己也这么认为。

很意外的是,刘备却破格提拔还是牙门将军的魏延为镇远将军,出任汉中太守,满座哗然,一军皆惊。很显然在大家的眼里,像关张马黄四人那样出任镇守一方的上将,只是裨将的魏延资历明显还不够格。

刘备为了打消大家的疑虑,于是问魏延:孤王打算对你委以重任,你有没有信心?魏延的回答很霸气也很干脆:“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一番豪言壮语说得激动人心,刘备听了点头称善,大家听了不住鼓掌,张飞也很服气。

刘备有知人之能,镇守汉中不用五虎上将中剩下的张马黄赵,因为镇守汉中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一位年富力强的将领,魏延作为蜀汉武将中的后起之秀,军事能力不在五虎上将之下。镇守汉中是魏延一生对于蜀汉最大的功劳。魏延镇守汉中十余年,汉中万无一失。魏延死后姜维接任,改换魏延“实兵诸围以御外敌”的策略,敛兵聚谷,不久即被钟会攻入汉中。

猇亭之战刘备惨败而归,一病而亡,刘禅继位,魏延加封为都亭侯。蜀汉早期跟随刘备一起打江山创建基业的老将,只剩下赵云一个人。关羽被东吴杀了,张飞死于手下叛变,黄忠和马超相继病逝,赵云也垂垂老矣。诸葛亮手下,除了魏延之外,只有一班蜀中降将,能力有限不说,忠诚度也值得怀疑。

魏延的军事指挥能力,在蜀汉阵营中首屈一指。魏延跟随诸葛亮数度南征蛮夷,五次北伐曹魏,因为功勋卓著,不断加官进爵,升任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基本上成为诸葛亮指挥作战的得力助手。此时的姜维,因为刚刚投降蜀汉不久,尽管深受诸葛亮器重,但是在军队指挥上的影响力可谓微乎其微,处于成长培养阶段。

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派遣陈式攻打魏国武都郡、阴平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袭击陈式,诸葛亮救应。郭淮退走,第二年,魏延孤军深入凉州,与郭淮的大军相遇,两军会战,魏延一举击败魏军,从曹魏手中夺取的武都郡、阴平郡也因此得到巩固。诸葛亮五次北伐,其余四次几乎都是无功而返,唯有第三次魏延在对抗曹魏军队的正面战场上取得巨大胜利。

诸葛亮主持蜀汉政权,一向赏罚分明,马谡失街亭,按律斩首。魏延功勋卓著,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而且授予假节,进封为南郑侯。加官进爵有功皆可,但是并不是任何人都能获得“军师”的称号,蜀汉之中著名的军师有诸葛亮、庞统和法正三位,三人都是文官性质,魏延则以武将身份获此殊荣。

至于“假节”,什么意思呢,就是能够以天子的名义升赏部下,在军权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政治权力,张飞、马超、黄忠都曾经假节。魏延至此,地位已经能够比肩于蜀汉开国元勋关张马黄数人了。赵云病逝,魏延的军事影响力甚至与诸葛亮平分秋色,也因此种下了魏延在诸葛亮死后“被诬反叛蜀汉,死后夷灭三族”的诱因。

诸葛亮是蜀汉丞相,托孤重臣,刘备临死让几个儿子“以父视之”,刘禅呼之为“相父”。对于蜀汉政权,诸葛亮的影响力是绝对的。但是魏延心里有些不服气,每次跟着诸葛亮行军打仗,都希望能够与诸葛亮各带一队人马,兵分两路,互相应援而不牵制,效法韩信,兵出潼关而取天下。诸葛亮自然不答应,魏延就常说诸葛亮胆小谨慎,感叹自己一身本事没有用武之地。

一个人能力太强,产生鹤立鸡群之感,难免就骄傲自恃,如关羽,魏延也是这样的人。抱怨领导的话说多了,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对自己不利。所以职场之中,不要骂领导。一个人再有才华,也要学会低调。魏延勇猛过人,对待部下很好,就是太骄傲了,你加官进爵还志得意满,难免引来无数羡慕嫉妒恨,于是魏延的同事关系搞得很僵。魏延走过来,其他人都纷纷避让,魏延不以为然,只有行军长史杨仪不给面子。

魏延是武将,杨仪是文官,两个人互相看不惯对方,魏延一生气,甚至拔刀威胁杨仪,把他吓得哭着到诸葛亮那里去告状。诸葛亮生前,因为欣赏两个人的才能,还能够从中调和双方的关系,诸葛亮一死,魏延和杨仪必然水火不容。

杨仪本来在军事上影响力很小,诸葛亮病危,瞒着魏延秘密召见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商议退军之策。由此可见,魏延一身本事,资格最老,却并非诸葛亮的心腹。按照诸葛亮的临终安排,杨仪领军,魏延、姜维断后,如果魏延不服从,杨仪、姜维等人自率大军撤退。诸葛亮死后,秘不发丧,杨仪让费祎去探听魏延的口气。魏延说:丞相虽然病逝,作为副指挥的我还健在,相府官属将丧还葬,我自当率领大军继续北伐,为什么以一人死而废天下之事?况且我魏延何等人,能在杨仪的统率下,给他当断后将!

费祎走后,魏延后悔失言。派人去探听杨仪等部,杨仪、姜维已经拔营准备撤退。魏延大怒,赶在杨仪之前率军南归,所过烧绝阁道,要断杨仪的归路。杨仪与魏延,互相上表到成都,杨仪诬告魏延谋反,魏延诬告杨仪谋反。刘禅不知所措,于是问左右官员,董允等人都说魏延谋反可能性更大,实际上两人都没有谋反。如果魏延要造反,直接率兵北上投靠曹魏,为什么还要南归呢?魏延与杨仪,不过是政见不合,权力争斗,然而朝中群臣都不给魏延说话,由此可见魏延的同事关系真的很糟糕。

杨仪、姜维军另开别道,追上魏延,双方在南谷口列成阵势就要开打,姜维等人对魏延的军士说:丞相新亡,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怎么敢这样!?于是魏延士卒离心,一哄而散,由此可知,其一,诸葛亮在军中的威望大于魏延,其二,北伐曹魏作战艰苦,并非军心所向。

魏延与子率领数人逃亡汉中,杨仪派遣马岱追击,斩杀魏延。将魏延的首级呈给杨仪,杨仪站起来用脚踩着魏延的首级,狠狠地说:“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杨仪这个人,如此心狠手辣,也是个人渣。回成都后自以为全军而退了不起,应该当丞相,被刘禅贬为庶民,自杀而死。

魏延一世英雄,死后竟被夷灭三族,还背上一个“反叛蜀汉”的千古骂名,可谓比后来的岳飞还冤。岳飞“莫须有”的罪名得到了洗刷,千古昭雪,一世忠义,魏延则因为《三国演义》的渲染,永远被定格成一位“脑后生反骨,注定要造反”的形象,令人叹息。倘若魏延不是被诬反叛,而是与姜维通力合作,或许偏安一隅的蜀汉,还能避免灭亡的命运,历史也将改写。

然而,历史没有假设。

END.

温酒读三国,煮茶观水浒。我是一刀,欢迎关注博书。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3827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红麻雀》读后感1000字

    《红麻雀》读后感1000字: 这是著名作家白桦先生的一篇小说《红麻雀》,更像是对文革历史的回顾。白桦的一位学生叫夏华死在了狱中,离奇的是他即不是自杀,也不是他杀。快出狱的前夕,他却…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19
  • 读《俗世奇人》有感900字

    得与失 ――读《俗世奇人》有感 《俗世奇人》。这本书是著名的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和文化学者――冯骥才老先生著作的。 《俗世奇人》从字面意思上应该就看得出,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些奇人创造的…

    读后感 2022年7月6日
    123
  • 《柔软的宇宙》读后感_900字

    《柔软的宇宙》读后感900字 只有能让人普通人看下去,并一直惦记看完的科普书,才是真的好科普书。 这已经是今年看的第二本纯科普类书籍了,第一本是<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gt…

    读后感 2022年9月2日
    136
  • 《浮生六记》读后感800字

    生死相依,却留痴情在人间――《浮生六记》感怀 “海山闻说风能引,也在虚无缥缈间。” 《浮生六记》有着“晚清小红楼梦”之美称,记录了沈复一生淡泊名利,以游幕为生。 却在中年之后家族频…

    读后感 2022年5月31日
    142
  • 读《雄鹰的飞翔》有感400字

    里,我读了小说大王沈石溪《雄鹰的飞翔》,我不由地被书中雄鹰金闪子深深吸引。金闪子是一只优秀的雄鹰。金闪子拥有一片广阔的领地,有一天一只陌生雄鹰白羽臀闯了进来,一场领地争夺战打响了……

    读后感 2022年7月4日
    100
  • 读《金粉世家》读后感1000字

    读《金粉世家》读后感1000字: 数十小时的阅读,看到的是金家的由盛转衰,看到的是清秋和燕西由恋爱走向婚姻,不过一年半载却又婚姻破裂,之后,金家便是“树倒猢狲散”,儿女都渐渐离开飞…

    读后感 2023年2月13日
    2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