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梅曾亮《钵山余霞阁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钵山余霞阁记 清·梅曾亮

江宁城,山得其半。便于人而适于野者,惟西城钵山,吾友陶子静偕群弟读书所也。因山之高下为屋,而阁于其岭。曰“余霞”,因所见而名之也。

俯视,花木皆环拱升降;草径曲折可念;行人若飞鸟度柯叶上。西面城,淮水萦之。江自西而东,青黄分明,界画天地。又若大圆镜,平置林表,莫愁湖也。其东南万屋沉沉,炊烟如人立,各有所企,微风绕之,左引右挹,绵绵缗缗⑴,上浮市声,近寂而远闻。

甲戌春,子静觞同人于其上,众景毕观,高言愈张。子静曰:“文章之事,如山出云,江河之下水,非凿石而引之,决版⑵而导之者也,故善为文者有所待。”曾亮曰:“文在天地,如云物烟景焉,一俯仰之间,而遁乎万里之外,故善为文者,无失其机。”管君异之曰:“陶子之论高矣,后说者,如斯阁亦有当焉。”遂之为书记。 《柏枧山房文集·卷十》

【注】:⑴缗缗:连绵不断的样子。⑵决版:决堤。版,版筑,用两板相夹,装满泥土,用来筑土墙、河堤。

22.下列有关本文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江宁”,即南京,南京的别称还有金陵、石头城。

B.按干支纪年法,“甲戌”之后的一年是“乙亥”年。

C.“江自西而东”,这句中的“江”专指的是“长江”。

D.“陶子”是对“陶子静”的昵称,是略缩语的用法。

23.文中实写了阁上“俯视”所见的景致,而虚写阁上仰观的一句是“”。(2分)

24.本文由写景而论文,陶子静、梅曾亮就“善为文”分别论述了自己的观点,其异同在于:⑴不同:;⑵相同:(4分)

25.管君认为梅曾亮的说法与“余霞阁”的阁名“当”(相符),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参考答案: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22—25题。(11分)22.(2分)D 23.(2分)曰‘余霞’,因所见而名之也。24.(4分)⑴陶强调写文章应注重积累,梅强调写文章应捕捉灵感(2分);⑵主张行文自然(2分)25.(3分)梅所说的灵感与阁上所见的“余霞”,一样美妙绚丽,但又都是稍纵即逝、难以捕捉的。

【参考译文】:江宁城,山占了一半。那便于人们游玩而又有郊野之趣的,只有西城的钵山,这也是我的朋友陶子静和他的众位兄弟读书的地方。他们顺着山势的高低造了房子,在山顶上建了一座阁,取名“余霞”,是按照眼中所见之景而题的名字。

从余霞阁往下看,花木随山势高低而生,团团环抱着山峰。长满草的曲折小径,一条一条,清晰可数,行路的人就像飞鸟在树的枝叶上掠过一样。城西面的秦淮河萦回环绕着,长江由西向东奔腾而去,天青水黄,颜色对照分明就像一条线一样划开了天地。那平放在树木外面的一面大圆镜,便是莫愁湖。那东南面遍地的房屋密密麻麻,屋上升起的炊烟像站立的人,各自在张望顾盼,微风吹来,好像从左右不同的方向牵引着它,连绵不断地向上飘去。微风将山下闹市喧哗之声传到山上,近处的听不到,而远处的隐隐约约可以听到。

甲戌年的春天,陶子静在余霞阁设酒宴款待各位朋友,所有的景致都呈现在眼前,大家高谈阔论,更加无拘无束。子静说:“文章这件事情,好像山上的云自然地冉冉升起,又如江河中的水汩汩地自然流着,不是凿开山石就可以引出云来,决开河堤就可以引出水来的。所以会做文章的人,一定要有所待。”我说道:“文章在天地间,也好比云烟景物一般,一会儿的功夫已逃在万里以外。所以善于做文章的人,一定不会失掉时机。”管君听了说:“陶君的言论高明极了。后面梅君所讲的这番话,对余霞阁来说,两者倒是相当的。”于是我就写了这篇记。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444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哲理名句

    文言文哲理名句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以下是文言文哲理名句,欢迎阅读。   NO1、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NO2、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34
  • 文言文倒装句句式

    文言文倒装句句式 文言文倒装句句式1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7
  • “赵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赵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除①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可②其奏…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108
  • 牧童逮狼

    朝代:清代 作者:蒲松龄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

    古诗文 2020年3月4日
    746
  • 昔有长者子原文及译文赏析

      【原文】   昔有长者子①,入海取沉水②。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57
  • “刘筈,兖国公彦宗次子”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刘筈,兖国公彦宗次子,幼时以荫隶阁门,不就,去从学。萧妃摄政,赐筈进士第,授尚书左司员外郎,寄班阁门。天辅七年,太祖取燕,筈从其父兄出降,迁尚书左司郎中。八年,授殿中少监。太祖崩,…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