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欣赏:朱熹的《春日》

宋代诗人朱熹的《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难免枯燥乏味。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8475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金陵怀古翻译和赏析

      《金陵怀古》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古诗全文如下: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55
  • 10首必读山水田园古诗词,和风细雨,炊烟袅袅,美到心醉

    夕阳西下,悠然归来 《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当夕阳…

    2022年10月13日
    115
  • “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纳兰性德《南乡子》全词翻译赏析

    南乡子·烟暖雨初收 纳兰性德 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著分携泪暗流。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将酹石尤。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207
  • 苏轼《临皋闲题》原文注释及翻译赏析

    临皋闲题 苏轼 临皋亭①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②新第③园池,与此孰胜⑥?所不如者,上无两税④…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99
  • 《塞上》

    柳 开 鸣骹①直上一千尺, 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这首诗是柳开的名作,诗人犹如技术高超的摄影师,在最引人注目的一瞬间按下快门,给读者留下了一幅渗透着力…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234
  •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这两句是说,庐山瀑布从古到今奔流不息,如一匹白练悬空而下。这条白练,把青翠的山峰截然分开,界限十分分明。诗句虽不能与李白…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25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