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问答题

1.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 和深谋远虑 。
3.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 答:①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②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 周密分析的基础上。
4.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1)为下文写庄公张本(或“铺垫”)(2)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5.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答: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6.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 答: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 表现了曹刿沉着、冷静、谨慎的特 点
7.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答:取信于民。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答: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9.第一段就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达出来的主要意思。 答: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 条件
10.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 答: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 克,公问其故。
11.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答:.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 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12.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答: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13.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 什么 ? 答:(1)交代了交战的两个国家(2)交代了战争的性质:是齐国对鲁国的一场侵略战争
2.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1)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2)反衬曹刿的远见卓识
3.曹刿说的“忠之属也”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文字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语句是什么? 答:曹刿请见
5.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选文中表现出曹刿哪两个思想观点? 答:(1)居高官得厚禄的人目光短浅(2)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
7.读了这段文字,曹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答:有爱国心和责任感
8.用原文语句回答。 (1)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在 彼竭我盈 的时候。 (2)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在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的时候。 9.鲁庄公先要追击齐军,刿曰:“未可。”后来他又说:“可矣。”他认为“可矣。”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10.第一段通过描写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和才能? 答: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
11.文中的“公将鼓之”和“公将驰之”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性格? 答:急躁冒进
14.在战前的谈话中,曹刿认可的是庄公的哪一句话? 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6.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军事两方面作简要分析。答:政治上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军事上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17.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 答:语言描写 议论
18.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答: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 军事才能表现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
1、最能体现曹刿参与精神和热情的语句:曹刿请见
2、民不愿参与国事的原因:小惠未_В?窀ゴ右?br />3、曹刿请见的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表现庄公“鄙”的语句: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B、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C、既克,公问其故
5、表现庄公认识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的语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战争的结束:既克,
7、第三段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既克,公问其故。
8、曹刿齐人三鼓后进军的根据:夫战,勇气也。
9、曹刿齐人三鼓后进军的原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0、鲁国进攻的时机:齐人三鼓
11、鲁国追击的时机: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12、表现曹刿细心观察敌情的句子: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13、与“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相照应的句子: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4、第三段出现的成语:一鼓作气
15、曹刿确定追击时机的根据: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16、“忠之属也”所评价的具体内容: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7、与“三而竭”相照应的句子:齐师败绩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7858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袁宏道《满井游记》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袁宏道《满井游记》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选自《袁中郎全集》,作者袁宏道。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文章用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寓理。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53
  • 《苏小小墓》翻译赏析

      《苏小小墓》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贺。其古诗全文如下: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49
  • 柳宗元《观八骏图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柳宗元(唐)柳宗元 ①古之书有记周穆王驰八骏升昆仑之墟者,后之好事者为之图,宋、齐以下传之。观其状甚怪,咸若骞①若翔,若龙凤麒麟,若螳螂然。其书尤不经,世多有,然不足采。世闻其骏也…

    古诗文 2022年7月24日
    111
  • 王禹偁《点绛唇•感兴》阅读答案

    点绛唇•感兴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①。平生事②,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 【注】王禹偁:巨野(今属山东)人。在朝为…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50
  • 鲁人好钓

      【文言文】   鲁人有好钓者①,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②以银碧,垂翡翠之纶③,其持竿处位④即是⑤,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rdq…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95
  • 题寒江钓雪图

    朝代:清代 作者:释敬安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垂钓板桥东,雪压蓑衣冷。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

    古诗文 2020年3月17日
    62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