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与我的家乡的变化与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中央现在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非常及时的,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抓到了点子上。
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明显提高,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目前我国已经发展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从2004年和2005年两个中央“一号文件”中,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已经开始实施,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力度正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活动从解决农民最普通、最平常的生产生活等基本问题入手,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把坚持以人为本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了起来,能够有效的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村风改善。同时,新农村建设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村级发展稳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对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
乐平,是我的家乡,临安市下属的一个乡。这里是一个农业大乡,根据我向乐平乡干部调查了解到的情况,乐平在2001年至2006年坚持贯彻新农村建设以来,在各方面都有成就。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已经形成,农民增收前景看好。
如:蚕桑面积从2001年的6425亩增加到2006年的7314亩,产值从2001年的1523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2000万元;年增长6.23%;
竹笋从2001年的1000亩增加到2006年的2870亩,产值从2001年的120万元,增加到206年的355万元,年增长40.8%;
杨梅产值从2001年的5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15万元;
柑橘产值从2001年的20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60万元;
商品猪养殖从2001年的24000头,增加到2005年的62666头,产值从2001年的695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60万元。
二,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在引入新农村建设的思想后,乐平乡政府先后完成了村级垃圾箱的建设,并建造了垃圾填埋场,建造了乐平敬老院,硬化,亮化,绿化了商业街,翻修了政府大楼。完成了上沃,七坑,外伍,乐平四村的自来水工程等等。
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在教育上,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初中升高中率达92%,其中乐平小学综合教育质量连续四年位处临安市第七,于潜地区第一。
环保工作上荣获先进等等。
在2007年,乐平积极争取条件,因地制宜,结合乐平实际,围绕20字方针,一步一个脚印做好每一项工作,想方设法发展生产,提高农民收入,积极努力营造乡风文明,创造条件实现村容整洁,健全制度,推进民主管理,充分利用中央,省,市鼓励实施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时机,争取政策,为我所用,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一,优化产业结构,二三产业联动,增强经济竞争力。
(一)坚持农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规模化经营为重点,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以“工业反哺农业”的形式,大力发展山核桃产业,完成1500亩山核桃基地建设。启动双干畜牧园区二区建设,加强老桑园改造,提高桑园产出率,强化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乐平蚕茧产量质量。全面提升茶叶,竹笋,板栗,杨梅等特色产业,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探索增收新渠道,进一步完善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程度。加强农产品安全检测工作。认真做好农民素质教育,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二)坚持三产兴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积极发展旅游业,充分利用五里亭水库资源及16省道改建等优势,整合旅游资源,着力培育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加快做好乐平宾馆引进的前期工作,逐步将水库沿线打造成乐平的黄金水岸。积极引进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业,建设规模化休闲农庄,着力抓好特色农家乐的培育。巩固规范现有的餐饮业。
二,优化整体格局,推进城乡一体,增强资源整合力。
(一)完善功能配置,提升集镇品位。
加大集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成乐平车站建设。全面整合排污体系,重点完成乐平集镇范围的生活污水处理体系建设。
(二)加快建设步伐,改善农村面貌。
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的主抓手,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以旧村改造为主,完善规划与环境整治相结合,把建设重点转道道路硬化,环境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上来,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积极向上争取1-2个重点整治村项目,着力争取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项目,全面提升乐平农村环境水平。
此外,农村基层党支部也要积极发挥作用,努力成为实践“三个代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核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真正成为实践“三个代表”、全面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核心,就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运行规律,改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手段。现在,在个别农村出现的党支部凝聚力、影响力、号召力下降的问题,主要是自身领导方式和工作业绩与形势的发展和农民的要求不适应造成的。因此,农村基层党支部,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发展集体经济、带领农民致富上来,把单纯的行政领导转移到既领导又提供服务上来,把对普通党员的简单说教转移到开展各种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上来,切实把农村党支部建设成为推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领导核心。首先要扎实开展好村级先进性教育活动,对党员加强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以“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等活动为载体,教育广大农村党员进一步坚定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和信心。同时在教育方法上注意增强针对性和适应性,注意贴近实际。一方面通过农村典型事例和党员身边的巨大变化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教育,大力弘扬共产主义的先进思想。另一方面要在了解、分析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动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谈心活动、板报宣传、外出参观、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从素质教育入手,有针对性地强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把解决干部中的思想问题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保持经常化。其次,要组织广大农村党员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引导党员按照市场规律和价值规律办事。要让广大党员了解市场经济的特点、遵循的原则及主要特征,要学会研究市场、熟悉市场乃至驾驭市场,根据市场供求关系从事经营活动。要教育党员认清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是信誉经济,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守法经营,平等竞争,靠信誉、靠质量求生存,以科技、效率求发展。第三,要积极开展党员自我教育。如采取组织党员开展宗旨教育、开展农民种养致富能手大赛等活动,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增强党性观念,通过学科学、用科学,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武装自己,在勤劳致富、“二次创业”、农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第四,要不断壮大和纯洁农村党员队伍。党章中明确规定:共产党员要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因此,要注意对那些通过诚实劳动富裕起来后,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农民先进分子,主动关心,热情帮助,吸收他们加入党组织,使这些致富能手在党组织中更好地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同时,要通过民主评议活动,对那些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发挥模范作用、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及时作出组织处理,以进一步纯洁党的队伍。
总之,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积极发挥农村党员的先进性,为农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而我的家乡也会发展得更好的,因为有新农村建设这一伟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