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吴歌・夏歌――李白诗词全集

  子夜吴歌·夏歌
  唐代: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译文】
  镜湖之大有三百余里,到处都开满了欲放的荷花。
  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莲,引得来观看的人挤满了若耶溪。
  西施回家不到一个月,便被选进了宫中。
  【注释】
  子夜吴歌:六朝乐府吴声歌曲。《唐书·乐志》:“《子夜吴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乐府解题》:“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李白的《子夜吴歌》也是分咏四季,这是第三首《秋歌》。并由原来的五言四句扩展为五言六句。
  镜湖:一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
  菡(hàn)萏(dàn):荷花的别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若耶: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境内。溪旁旧有浣纱石古迹,相传西施浣纱于此,故又名“浣纱溪”。
  回舟不待月:指西施离去之速,就在回舟的时候,月亮尚未出来,就被带邀而去了。这是夸饰的修辞手法。
  【赏析】
  这首诗讲的是西施若耶采莲的故事。
  诗首句“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广阔三百里的镜湖,在含着花苞的荷花吐发的时候,西施泛舟出现了,成为采莲人,但是她的艳丽和美名引起了轰动。
  “人看隘若耶”,人人争餐秀色,使宽阔的若耶溪变得狭隘了,著一“隘”字而传神,那种人潮汹涌、人舟填溪满岸的热闹场面,犹如呈现在读者眼前,将王维《西施咏》的“艳色天下重”的虚写,变成了轰动当地的如实描绘。
  这里又戛然而止,不再在西施身上着墨,而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勾践早已确定使用美人计来对付吴国,而西施的美艳倾倒众生,轰动当地,那么越国的君臣也不用去费力探访了,有了这位不二的美女人选之后,才“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较之王维的“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语异而意同,王维的诗多了一重曲折,略去了勾践君臣实施美人计的过程;李白的诗实施了“截割”,割去了选作吴宫妃子的结果,同样地表现了“艳色天下重”的意义。这种截割,多了一些含蓄和暗示:既然是“归向越王家”,勾践同样也能留下这个美人,但他在“报吴”、“复仇”的目标下克制住了;而西施的入吴,却成为亡吴的原因之一。
  西施采莲,在若耶溪里,不但有传说,而且合情理;至于泛舟三百镜湖之中,则是作者的想象了。但这一想象却有更改事实之嫌,因为如果是借镜湖湖水的清澈来表现西施“自鉴其美”,或者是借三百里的水程来表现拜倒西施的人的众多,那么下句“人看隘若耶”就显得多余了,这可能是李白百密一疏的笔误。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81535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送李安邑》翻译赏析

      《送李安邑》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峤。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落日荒郊外,风景正凄凄。   离人席上起,征马路旁嘶。   别酒倾壶赠,行书掩泪题。   殷勤御沟水,从此各东西。  …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52
  •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翻译赏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那时我定要把弯弓拉成满月,射向那西北来犯的豺狼。   [出自]  北宋  苏轼&…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51
  • “徐的,字公准,建州建安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徐的,字公准,建州建安人。擢进士第,补钦州军事推官。钦土烦郁,人多死瘴疠。的见转运使郑天监,请曰:“徙州濒水可无患,请转而上闻。”从之,天监因奏留的使办役。…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8
  • 酹江月 改琦

             石  湖       …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110
  • 三人成虎文言文原文翻译

    三人成虎文言文原文翻译   三人成虎 【出 处】 《战国策·魏策二》《韩非子·内储说左上》   【比喻义】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释 义】三个人都说街市上有老虎,别人便以为…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2
  • 文言文自荐书

    文言文自荐书   自荐书是向学校管理机构或用人单位自荐谋求职位的书信,后者是踏入社会、寻求工作的第一块敲门石,也是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第一次短兵相接。下面是关于文言文自荐书的内容,欢…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4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