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吴歌・夏歌――李白诗词全集

  子夜吴歌·夏歌
  唐代: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译文】
  镜湖之大有三百余里,到处都开满了欲放的荷花。
  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莲,引得来观看的人挤满了若耶溪。
  西施回家不到一个月,便被选进了宫中。
  【注释】
  子夜吴歌:六朝乐府吴声歌曲。《唐书·乐志》:“《子夜吴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乐府解题》:“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李白的《子夜吴歌》也是分咏四季,这是第三首《秋歌》。并由原来的五言四句扩展为五言六句。
  镜湖:一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
  菡(hàn)萏(dàn):荷花的别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若耶: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境内。溪旁旧有浣纱石古迹,相传西施浣纱于此,故又名“浣纱溪”。
  回舟不待月:指西施离去之速,就在回舟的时候,月亮尚未出来,就被带邀而去了。这是夸饰的修辞手法。
  【赏析】
  这首诗讲的是西施若耶采莲的故事。
  诗首句“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广阔三百里的镜湖,在含着花苞的荷花吐发的时候,西施泛舟出现了,成为采莲人,但是她的艳丽和美名引起了轰动。
  “人看隘若耶”,人人争餐秀色,使宽阔的若耶溪变得狭隘了,著一“隘”字而传神,那种人潮汹涌、人舟填溪满岸的热闹场面,犹如呈现在读者眼前,将王维《西施咏》的“艳色天下重”的虚写,变成了轰动当地的如实描绘。
  这里又戛然而止,不再在西施身上着墨,而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勾践早已确定使用美人计来对付吴国,而西施的美艳倾倒众生,轰动当地,那么越国的君臣也不用去费力探访了,有了这位不二的美女人选之后,才“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较之王维的“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语异而意同,王维的诗多了一重曲折,略去了勾践君臣实施美人计的过程;李白的诗实施了“截割”,割去了选作吴宫妃子的结果,同样地表现了“艳色天下重”的意义。这种截割,多了一些含蓄和暗示:既然是“归向越王家”,勾践同样也能留下这个美人,但他在“报吴”、“复仇”的目标下克制住了;而西施的入吴,却成为亡吴的原因之一。
  西施采莲,在若耶溪里,不但有传说,而且合情理;至于泛舟三百镜湖之中,则是作者的想象了。但这一想象却有更改事实之嫌,因为如果是借镜湖湖水的清澈来表现西施“自鉴其美”,或者是借三百里的水程来表现拜倒西施的人的众多,那么下句“人看隘若耶”就显得多余了,这可能是李白百密一疏的笔误。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81535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2016年中考古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汇编(三)

    古诗歌鉴赏 【2016·贵州省遵义卷】 (五)杂诗(4分)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22.本诗语言有何特点?(2分) 答:&nbsp…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63
  • 欧阳修文集――卷七十七・易童子问卷二

      童子问曰:“履险蹈难谓之《蹇》,解难济险谓之《解》,二卦之义相反而辞同,皆曰‘利西南’者,何谓也?”曰:“圣人于二卦…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64
  • 田舍翁之子学书

      《田舍翁之子学书》选自《贤弈篇·应谐录》,作者刘元卿。   【文言文】   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rdq…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211
  • “博尔术,阿儿剌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博尔术,阿儿剌氏。父纳忽阿儿阑,与烈祖神元皇帝接境,敦睦邻好。博尔术志意沉雄,善战知兵,事太祖,共履艰危,义均同气,征伐四出,无往不从。时诸部未宁,博尔术每警夜,帝寝必安枕。语及政…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3
  • 来日大难李白拼音版及意思

    “来日大难李白拼音版及意思”由文言文之家整理发布,欢迎阅读。 来日大难李白拼音版 《 来lái日rì大dà难n&a…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79
  • 由是文言文翻译

    由是文言文翻译   很多词语在文言文中的词义是不一样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由是文言文翻译:   在文言文中,“由是”既不是复音词,也不是短语,这也是“…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7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