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清平乐・题上卢桥

  清平乐·题上卢桥
  宋代:辛弃疾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千里盘盘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澈的溪流欢快地奔流而出,穿越了青山的重重障碍。方圆十里的一片小平原。就坐落在青山与溪流的环抱之中。
  茫茫今古,曾经发生过多少次沧桑陵谷的变迁,许多昔日繁华兴旺的都市,后来却变成种植庄稼的田野。这个地方的山川形势不比寻常,莫非也曾经历过某种小小的盛衰兴废么!
  注释
  ①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著名词人均用过此调,其中晏几道尤多。
  ②上卢桥:在江西上饶境内。
  ③不管:不许。
  ④更著:再加上。
  ⑤陵谷:高山深谷。《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⑥市朝:人口聚集的都市。耕桑:田地。
  ⑦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赏析
  上片起韵赋写泉水,这是他站在桥上观望的第一景。他将泉水写得生气淋漓,气势不凡。先着一“清”字状其色,再以“奔快”写其流势之急,这样,泉水的声色形态就似乎写足了。以下在尽头处又以虚笔转出一境,以青山试图阻碍它,而它不管不顾一味奔腾向前的姿态,勾勒出了它的来处和去路,也赋予了它一种乐观、倔强的性格。接韵描绘上卢桥一带回旋曲折、山水环绕的地势,将一幅平常的山水画点染得清幽秀美。上片写景的特色,在于动静交错,生气栩栩,体现了词人对于山水的清赏能力。
  下片即景遐想,由对眼前山水的清赏,转入对于自然和人事沧桑的思索。他因上卢桥一带襟山带水、十里平地的地理形势,猜想它也许是从当年的城市变迁而来。为了证明自己猜想的可靠,他先在表明这一看法前作出铺垫,也就是用人们常说的沧海桑田的观点作引子。在邈远的时间内,深谷变为山陵、山陵变为深谷的地貌迁变,在漫长的历史上,闹市变为桑田、桑田变为闹市的人间兴废,既然都是可能的,那么,作为形胜的上卢桥一带,有过小小兴亡,当然也就很可能了。这是先立其大,再言其小,顺势而下,无可怀疑。这样的议论,畅快无碍。
  此词虽是随意点染,却也颇见理路,饶有趣味,写景兴叹,都臻上乘。而它的因小见大的思路,也表明了作者这一时期从大处、从根本处领略人生的情思趋向。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81555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记棚民事》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记棚民事 梅曾亮 余为董文恪公作行状,尽览其奏议。其任安徽巡抚,奏准棚民开山事甚力,大旨言:与棚民相告讦者,皆溺于龙脉风水之说,至有以数百亩之山,保一棺之土,弃典礼,荒地利,不可施…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61
  • 汉世老人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启示

      《汉世老人》这篇文言文出自于东汉邯郸淳的《笑林》。 1、文言文   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⑴,侵⑵晨而起,侵夜而息⑶,营理产业,聚敛无厌⑷,而不敢自用。或人…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14
  • 古风其四十七李白拼音版及翻译

    “古风其四十七李白拼音版及翻译”由文言文之家整理发布,欢迎阅读。 古风其四十七李白拼音版 《 古gǔ风fēng其qí四sì十sh…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81
  • 陆庐峰市砚文言文训练

    陆庐峰市砚文言文训练   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下面是小…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46
  •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古诗文 2020年3月1日
    591
  • 《人有负盐负薪者北史》文言文翻译

    《人有负盐负薪者北史》文言文翻译   《人有负盐负薪者北史》   (后魏惠,为雍州刺史。)人有负①盐与负薪者,二人同释②重担,息树阴下。少时,且行,二人争一羊皮,各言为己藉③肩之物…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7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