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咏史绝句以项羽兵败自刎地乌江亭为题。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镇,项羽在垓下之围中败北即自刎于此,诗中对历来为人所同情的项羽提出批评,具有别开生面之新意。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这两句说:胜败乃是战争中不能预料的常事,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的男子汉。不期,不能预料。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江东,指长江南岸一带,项羽与其叔项梁起兵于此,项羽兵败垓下后,以“无面目见江东父老”而自刎。这两句说:项羽起兵之地江东多才俊之士,如果项羽不死,再组织人马卷土重来,也未必是不可能的。
在晚唐诗人中,李商隐与杜牧是最突出的两位,他们的咏史诗也最为历代诗家称道。但他们又各有特色:有的学者认为李商隐的咏史诗是诗的史,杜牧的咏史诗是 论的诗,而且认为杜牧是第一个大量采用七绝形式写作咏史诗者,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这确实指出了杜牧咏史诗的特点。但需要补充的是:在“二十八字史 论”前应加“形象的”三个字。正因为其诉诸形象思维,方使人读来兴味盎然,得到美感享受,前面的《赤壁》如此,这首《乌江亭》也如此,都是在形象思维中运 用逆向思维而获得审美的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