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杜牧)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这首送别友人的诗作于开成四年(839)春。当时杜牧已受命左补阙、史馆编修,将离宣州团练判官之任回京;友人裴坦(字知进,中进士第后为宣州观察使属下判官,与杜牧同事)即离职去舒州(今属安徽)。这首诗抒写了对友人裴坦的惜别之情。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这两句写送友人上路时的情景。首句写时令:日暖泥融,积雪半消,这该是早春时节,乍暖还寒;次句写行人:马蹄踏着芳草,得意春风送来马嘶。芳草,历来象征离愁别恨:“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骄,得意。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九华山,在安徽青阳县西南;清弋江,即青弋江,在安徽省东南。此两句是送别友人时望中所见:诗人看到通向九华山的山 路上,白云缭绕,山上的寺庙忽隐忽现;清弋江蜿蜒地流向远村,那平桥上飘拂着新芽初吐的绵绵柳丝。白云缭绕,柳丝绵绵,正像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情意。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这两句全为比喻,前一句以高飞的鸿雁喻友人之别离,因其时正值早春,南雁正向北飞,乃即景之喻。的的,鸿雁高飞貌, 似有留恋难去意。后一句以悬挂之旗的摇摇不定喻与友人作别时忐忑不安,茫无所从的心态。悬旆(pèi),即悬旗,可能是十里长亭之酒旗,抑或送行之车旗, 亦即景之喻。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此两句乃别时心中之感叹:我们当年一起来到这里,现在却不能一起回京,就是我回到京城正逢春暖花开,也和你离后的此刻一样寂寞。

   与友人的赠别之诗,贵在写得感情真挚,语句动人。杜牧的这首诗就做到了这一点。他首先就眼前景写出早春积雪半消,“芳草才能没马蹄”的意境;然后就云与 柳的缭绕缠绵自然地暗喻依依别情;接着又用两个明喻形容友人远去之际自己摇摇不定的心境;最后直吐胸臆,道出由于友人的离别即使返京逢春也一样寂寞。作为 千年后的读者,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到了诗人的情深意重,这情与意皆渗透于他信手拈来的一景一物之中,因而我们读到尾联两句时,方感到那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一片推心置腹的真诚。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82704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出师表》《史记·高祖本纪》阅读答案–2016年中考文言文真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 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91
  • 《送方希则序》“庄子以绅笏为柴栅,班固以名声”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送方希则序 【宋】欧阳修 庄子以绅笏为柴栅,班固以名声为缰锁。夫官位爵禄,人之所甚欲,彼岂恶之邪?盖将有激云尔。是以君子轻去就,随卷舒,富贵不可诱。故其气浩然,勇过乎贲、育①,毁誉…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64
  • 陆游――浣溪沙・和无咎韵

      浣溪沙·和无咎韵   宋代:陆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   译文及注释   …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75
  •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49
  • 《莲藕花叶图》的原文与赏析

      莲藕花叶图   元代:吴师道   玉雪窍玲珑,纷披绿映红。   生生无限意,只在苦心中。   注释   玉雪:这里是形容莲藕雪白玉润的颜色。   窍:这里指莲藕中间的孔。   …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59
  • 《瑶华·朱钿宝玦》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瑶华·朱钿宝玦①   周密   朱钿宝玦,天上飞琼②,比人间春别。江南江北,曾未见、谩拟梨云梅雪。淮山春晚,问谁识,芳心高洁?消几番、花落花开,老了玉关豪杰③。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7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