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杜牧)诗歌赏析

  清明

  这首众口传诵、家喻户晓的七绝当作于诗人任池州刺史的会昌四年(844)至会昌六年(846)间,因池州治所在今安徽贵池 县,而诗中提到的以酿酒闻名的杏花村即在贵池县城西。本诗典型地写出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的特定心态,与千百年来读者的体验相共鸣,因而流传不绝,妇 孺皆知。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每年阳历4月5日前后,有踏青、扫墓的习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二句语言虽然平实,但却极典型地描画出清明节的氛围和人们的心情。清明节这一天,无论北方或南方,常会有霏霏细 雨,“雨纷纷”三字把春雨的特征形象地描绘了出来。在纷纷细雨中,“路上行人”定然是感到非常凄清。加之这一天俗称“鬼节”,人们都要到坟地去祭祀死去的 亲人,也许这路上的行人正是去坟地或从坟地回来的人吧,逝者的面影还浮在他们脑际,心中尚悲痛不已,在这纷纷细雨中,他们怎能没有魂就要断了(“欲断 魂”)的感觉呢?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一天诗人杜牧倒不一定去上坟,因为他在这数千里外的异地做客,想去给亲人上 坟,也是可望而不可即。但他的心境也一定是凄凉的,在这纷纷细雨中更会思家念亲。他大概也是在这“行人”的队伍中吧,他想去借酒浇愁,但新来乍到,不知酒 家在何处。于是便问骑着牛儿迎面而来的牧童。天真的牧童顽皮地不回答,只用手一指附近那个开满杏花的村庄:呵,原来酒家就在那纷纷细雨笼罩下的杏花的掩映 之中。

  这首诗的语言通俗浅近,但意境鲜明深远,让人玩味无穷。这是为什么?除了我们上面说过的写出了典型的情境和能引发人们的同感两 点外,另外一点就是以寥寥二十八个字画出了一幅富于动感的、有情节的图画:“雨纷纷”是动的;“路上行人”是动的;“借问”、“牧童”、“遥指”不仅有动 作,而且还有情态和声音。这是一幅由细雨、道路、行人、牧童、杏花等意象绘成的有色彩有线条的图画,又是一个有问话、有回答、有情态、有动作的故事。它集 描写、叙事、抒情于一炉,何能不为绝唱?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82706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柳梢青·岳阳楼

    朝代:宋代 作者:戴复古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袖剑飞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古诗文 2020年6月1日
    574
  • 雁儿落带得胜令・归隐

    闲来无妄想,静里多情况。物情螳捕蝉[一],世态蛇吞象[二]。直志定行藏[三],屈指数兴亡。湖海襟怀阔,山林兴味长。壶觞,夜月松花酿[四];轩窗,秋风桂子香。 山翁醉似泥[五],村酒…

    古诗文 2022年5月24日
    146
  • 曾巩《送李材叔知柳州序》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 [北宋]曾巩 谈者谓南越偏且远,其风气与中州②异。故官者皆不欲久居,往往车船未行,辄已屈指计归日。又咸小其官,以为不足事。其逆自为虑如此,故其至皆倾摇解弛,无忧且…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83
  • “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也。汉末扰乱,关东皆震。中牟令杨原愁恐,欲弃官走。峻说原曰:“董卓首乱,天下莫不侧目,然而未有先发者,非无其心也,势未敢耳。明府若能唱之,必有和者…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47
  • 欧阳修《与荆南乐秀才书》原文及翻译

    欧阳修《与荆南乐秀才书》原文及翻译   导语:欧阳修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欧阳修《与荆南乐秀才书》原文及翻译。希望…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46
  • 中考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中考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4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