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写给自己的诗。贻(yí),致送、赠送。“自贻”则是“赠给自己”。诗中写出自己的秉性和遭际,发抒了命运不能由自己掌握的郁闷。
杜陵萧次君,迁少去官频。
寂寞怜吾道,依稀似古人。
饰心无彩绘,到骨是风尘。
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
杜陵萧次君,迁少去官频——这两句是以古人自比。萧次君,名育,西汉东海兰陵人(今山东峄县东),因其父萧望之迁居杜陵(长安南),故曰“杜陵萧次 君”。其为人严猛刚直,做官常被免去,很少升迁。杜牧亦系杜陵人,正好以其自况。迁,指升迁;去官,乃免官。杜牧“三守僻左,七换星霜”,“十年为幕府 吏,每促束于簿书宴游间”,与萧次君何其相似乃尔。
寂寞怜吾道,依稀似古人——这两句直接写自己,并以“依稀似古人”与上面一二句相照应(“古人”即指萧次君)。“寂寞怜吾道”,语出《汉书·扬雄传》有“惟寂惟寞守德之宅”之句,意思是只有寂寞才是我守德的家宅。杜牧就是甘愿在寂寞中爱惜守护吾道吾德。怜,爱也。
饰心无彩绘,到骨是风尘——这两句继续以直抒方式写自己。风尘,喻仕途不得意,生活充满艰辛。两句是说,我不会用彩绘装饰我的心,所以人世的风尘不但吹满身而且侵入到骨。
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这两句又用比喻描写自身:我这洁白之身就如一匹素绸或素布啊,把它剪裁成什么样子只凭刀尺而不由我自己呀!自嫌,说自己不以“匹素”自负,乃谦词。
外国的一位哲人说:性格就是命运。我国中世纪的诗人杜牧就深知这一命题,而且加以如此形象的表述:诗人借与自己类似遭遇的古人点出自己的刚直;又用“寂 寞”的典故写出自己的守道;再用“无彩饰心”说出自己的坦诚……就是由于这诸方面因素构成的性格,才使他“迁少去官频”、“到骨是风尘”、“刀尺不由 身”。诗人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写得这样冷静、平和,最后那个比喻用得那样贴切、新颖,就足以证明他透彻地认清了人生的这一规律,从而达到了“哀而不伤、怨 而不怒”的哲理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