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冬


天净沙·冬
  朝代:元代
  作者:白朴
原文: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译文
    在一个冬天的黄昏,城门一声轻响,一轮新月挂在半空,带着雪的山前水流缓缓。竹子做的篱笆和篱笆内的茅舍,在孤村之中一片安详的和谐。
注释
    ⑴越调:宫调名。天净沙:曲牌名,入越调。
    ⑵画角:古代军中用以昏晓报警的号角。谯门:建有望楼的城门,古代为防盗和御敌,京城和州郡皆在城门建有望楼。
    ⑶水滨:靠近水的场所。
    ⑷淡烟:轻淡的烟雾。
鉴赏
  这首小令运用诗歌创作的传统手法,构成了诗的意境。王夫之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白朴的这首小令,在情、景之间,正追求着“妙合无垠”的境界。
  此曲选择一个黄昏的城郊作为描绘冬景的具体环境。冷月黄昏,雪山水滨,已是清寒凛冽;淡烟衰草,茅舍孤村,又显寂寥冷落,更有谯门一声寒角,平添一分悲凉,空气中弥漫的是孤寂和无助的忧伤。它与《天净沙·秋》的写法上相近。其一,都是字字写景,全未直接抒发、陈述作者的情感。作品所要表现的情绪意蕴,是在对景物的描述中透露、折射出来的。其二,也都是通过一组自然景物的意象组合,来构成一幅富有特征的画面。另外,这支曲子所表现的情感,也不是一时一地有特定具体内容的情感,它所传达的,是一种情调,一种意绪,一种内心状态。从时序上说,《天净沙·秋》写了落日残霞,而这首曲子写的是落日已经隐没山后,新月已经现于天际。从“秋”到“冬”,从“情”到“景”,都是从寥落、凄清进一步发展为悲凉和无望的孤寂。人们或许可以把《天净沙》四首,不仅理解为对季节更替的描绘,而且进一步理解为对情感和人生体验,从欢快而明净到寥落、孤寂之间的发展。这样,这四支曲子所构成的便是内部情感联系的整体了。
创作背景
  白朴生于动乱之年,长于亡国之邦,于龆龀之龄就经历了家国破亡之变,在兵乱中逃难,于流离中失母。父亲白华先仕于金,后降于宋,终归顺于元,心情经历非常复杂。这就是作者创作这首小令的心境背景。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82739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高三语文必修文言文意动用法

    高三语文必修文言文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样”的意思。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㈠、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132
  • 景公出游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景公出游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景公出游   景公出游,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舞(地名),遵①海而南,至于琅琊。寡人何为能效先王之游?   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曰:闻…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81
  •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素材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知识点素材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游褒禅山记》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址、卒: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山脚;死后)   2、以、故:以故…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40
  • 秦湛《卜算子·春情》阅读答案

    卜算子·春情 秦湛 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极目烟中百尺楼,人在楼中否? 四和袅金凫,双陆思纤手。拟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浓于酒。 1.简要赏析“极目烟中百尺…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59
  • 《赤壁歌送别》翻译赏析

      《赤壁歌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62
  • 《待漏院记》的文言文翻译

    《待漏院记》的文言文翻译   《待漏院记》选自《四部丛刊》本《小畜集》,作者王禹偁(chēng)。文章以宰相待漏之时的不同思想状态,将宰相分为贤相、奸相、庸相三个类型,褒贬之意非常…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4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