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冬


天净沙·冬
  朝代:元代
  作者:白朴
原文: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译文
    在一个冬天的黄昏,城门一声轻响,一轮新月挂在半空,带着雪的山前水流缓缓。竹子做的篱笆和篱笆内的茅舍,在孤村之中一片安详的和谐。
注释
    ⑴越调:宫调名。天净沙:曲牌名,入越调。
    ⑵画角:古代军中用以昏晓报警的号角。谯门:建有望楼的城门,古代为防盗和御敌,京城和州郡皆在城门建有望楼。
    ⑶水滨:靠近水的场所。
    ⑷淡烟:轻淡的烟雾。
鉴赏
  这首小令运用诗歌创作的传统手法,构成了诗的意境。王夫之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白朴的这首小令,在情、景之间,正追求着“妙合无垠”的境界。
  此曲选择一个黄昏的城郊作为描绘冬景的具体环境。冷月黄昏,雪山水滨,已是清寒凛冽;淡烟衰草,茅舍孤村,又显寂寥冷落,更有谯门一声寒角,平添一分悲凉,空气中弥漫的是孤寂和无助的忧伤。它与《天净沙·秋》的写法上相近。其一,都是字字写景,全未直接抒发、陈述作者的情感。作品所要表现的情绪意蕴,是在对景物的描述中透露、折射出来的。其二,也都是通过一组自然景物的意象组合,来构成一幅富有特征的画面。另外,这支曲子所表现的情感,也不是一时一地有特定具体内容的情感,它所传达的,是一种情调,一种意绪,一种内心状态。从时序上说,《天净沙·秋》写了落日残霞,而这首曲子写的是落日已经隐没山后,新月已经现于天际。从“秋”到“冬”,从“情”到“景”,都是从寥落、凄清进一步发展为悲凉和无望的孤寂。人们或许可以把《天净沙》四首,不仅理解为对季节更替的描绘,而且进一步理解为对情感和人生体验,从欢快而明净到寥落、孤寂之间的发展。这样,这四支曲子所构成的便是内部情感联系的整体了。
创作背景
  白朴生于动乱之年,长于亡国之邦,于龆龀之龄就经历了家国破亡之变,在兵乱中逃难,于流离中失母。父亲白华先仕于金,后降于宋,终归顺于元,心情经历非常复杂。这就是作者创作这首小令的心境背景。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82739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善呼者文言文阅读练习

    善呼者文言文阅读练习   善呼者   公孙龙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臣能呼。”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对曰:“无有。”…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46
  • “子谓子贡曰”“子谓颜渊曰”阅读答案及翻译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治长》) 子谓颜渊曰:&…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102
  • 汪缙《与顾丈禄柏述太孺人节孝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与顾丈禄柏述太孺人节孝书 【清】汪缙 缙慕足下久矣。逮去岁始一再识面,见足下通怀乐易,与物为春,缙已不言心醉矣。 日者,为家慈乞言,进求旌表状,即蒙备省首尾,且有意收而录之邑志中,…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3
  • “李贤,字原德,邓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李贤,字原德,邓人。宣德八年成进士。景泰二年二月上正本十策,帝善之,命翰林写置左右,备省览。寻又陈车战火器之利,帝颇采纳。因陈边备废弛状,于谦请下其章厉诸将。转吏部,采古二十二君行…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35
  • “复斋先生,姓张氏,华容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复斋先生,姓张氏,华容人也。先生幼即善属文。入学后,值吴逆之乱,崎岖兵革,与弟召修负母循环来岩谷间,喘不得息。 康熙乙丑,成进士,知福建之晋江,多善政。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74
  • 文言文中倒装句的用法

    文言文中倒装句的用法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2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