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译文及赏析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 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 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 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 参差烟树五湖东。

  译文:

  六朝的繁华已成陈迹,放眼望去,只见草色连空,那天淡云闲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发生什么变化。敬亭山像一面巨大的翠色屏风,展开在宣城的近旁,飞鸟来去出没都在山色的掩映之中。宛溪两岸,百姓临河夹居,人歌人哭,掺合着水声,随着岁月一起流逝。深秋时节的密雨,象给上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心头浮动着对范蠡的怀念,无由相会,只见五湖方向,一片参差烟树而已。

  赏析:

  这首七律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当时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宣城城东有宛溪流过,城东北有秀丽的敬亭山,风景优美。南朝诗人谢朓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杜牧在另一首诗里称为“诗人小谢城”。城中开元寺(本名永乐寺),建于东晋时代,是名胜之一。杜牧在宣城期间经常来开元寺游赏赋诗。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寺院水阁上,俯瞰宛溪,眺望敬亭时的古今之慨。

  诗一开始写登临览景,勾起古今联想,造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气氛:六朝的繁华已成陈迹,放眼望去,只见草色连空,那天淡云闲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发生什么变化。这种感慨固然由登临引起,但联系诗人的经历看,还有更深刻的内在因素。诗人此次来宣州已经是第二回了。八年前,沈传师任宣歙观察使(治宣州)的时候,他曾在沈的幕下供职。这两次的变化,如他自己所说:“我初到此未三十,头脑钐利筋骨轻。”“重游鬓白事皆改,唯见东流春水平。”(《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这自然要加深他那种人世变易之感。

  这种心情渗透在三、四两句的景色描写中:敬亭山象一面巨大的翠色屏风,展开在宣城的近旁,飞鸟来去出没都在山色的掩映之中。宛溪两岸,百姓临河夹居,人歌人哭,掺合着水声,随着岁月一起流逝。这两句似乎是写眼前景象,写“今”,但同时又和“古”相沟通。飞鸟在山色里出没,固然是向来如此,而人歌人哭,也并非某一片刻的.景象。“歌哭”语出《礼记·檀弓》:“晋献文子成室,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歌哭”言喜庆丧吊,代表了人由生到死的过程。“人歌人哭水声中”,宛溪两岸的人们就是这样世世代代聚居在水边。这些都不是诗人一时所见,而是平时积下的印象,在登览时被触发了。

  接下去两句,展现了时间上并不连续却又每每使人难忘的景象:一是深秋时节的密雨,象给上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一是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两种景象: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在现实中是难以同时出现的。但当诗人面对着开元寺水阁下这片天地时,这种虽非同时,然而却是属于同一地方获得的印象,汇集复合起来了,从而融合成一个对宣城、对宛溪的综合而长久性的印象。这片天地,在时间的长河里,就是长期保持着这副面貌吧?这样,与“六朝文物草连空”相映照,那种文物不见、风景依旧的感慨,自然就愈来愈强烈了。客观世界是持久的,歌哭相迭的一代代人生却是有限的。这使诗人沉吟和低回不已,于是,诗人的心头浮动着对范蠡的怀念,无由相会,只见五湖方向,一片参差烟树而已。五湖指太湖及与其相属的四个小湖,因而也可视作太湖的别名。从方位上看,它们是在宣城之东。春秋时范蠡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于五湖。

  他徜徉在大自然的山水中,为后人所艳羡。诗中把宣城风物,描绘得很美,很值得流连,而又慨叹六朝文物已成过眼云烟,大有无法让人生永驻的感慨。这样,游于五湖享受着山水风物之美的范蠡,自然就成了诗人怀恋的对象了。

  诗人的情绪并不高,但把客观风物写得很美,并在其中织入“鸟去鸟来山色里”、“落日楼台一笛风”这样一些明丽的景象,诗的节奏和语调轻快流走,给人爽利的感觉。明朗、健爽的因素与低回惆怅交互作用,在这首诗里体现出了杜牧诗歌的所谓拗峭的特色。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译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1.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诗歌鉴赏

2.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杜牧诗词赏析

3.《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阅读答案及赏析

4.《浣溪沙》译文及赏析

5.《浣溪沙》译文与赏析

6.浣溪沙的译文和赏析

7.题宣州开元寺水阁翻译和赏析

8.《浣溪沙》的译文

9.游夹溪十八涡作文700字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249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元史·谢让传》原文阅读及翻译译

      原文:   谢让字仲和,颍昌人。让幼颖悟好学,及壮,推择为吏。擢南台御史。劾江浙省臣听诏不恭及不法事,帝遣使杂问,既款服,诏令让与俱来,人皆危之,让恬然若无事者,台纲以之益振。…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66
  • 老子·道经·第二十六章文言文

    老子·道经·第二十六章文言文   《老子·道经·第二十六章》   作者:李耳   原文   重為轻根,静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輜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83
  • 夜泊宁陵

    朝代:宋代 作者:韩驹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汴水日驰三百里,扁舟东下更开帆。 旦辞杞国风微北,夜泊宁陵月正南。 老树挟霜鸣窣窣,寒花垂露落毶毶。 茫然不悟身何处,水色天光共蔚蓝。

    古诗文 2020年3月1日
    623
  • 《触蛮之战,蜗角之争》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触蛮之战,蜗角之争 庄周 魏莹与田侯牟①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 犀首②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65
  • 《本草纲目火部针火》文言文

    《本草纲目火部针火》文言文   《本草纲目?火部?针火》   作者:李时珍   释名   亦名燔针、淬针、烧针、煨针。   主治   火针,用的是钢针,是烧过的钢针。方法是:在灯盏…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9
  • 天净沙·秋原文赏析及翻译

    天净沙·秋原文赏析及翻译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   解与诗人意同。   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      庭院前落尽了梧桐的叶子,水中的荷花也早失去当日的风姿。…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6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