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小儿垂钓的翻译

  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古诗小儿垂钓的翻译,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古诗小儿垂钓

  蓬头小孩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古诗小儿垂钓的翻译

  一个蓬头稚面的孩童学着大人钓鱼,斜着身子坐在野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古诗小儿垂钓的鉴赏: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 作。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此诗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小孩,孩童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孩童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童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目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孩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心理方面来刻划孩童,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呀!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2375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龚遂治渤海郡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   ……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77
  •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翻译赏析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作者为宋朝诗人王安石。其古诗全文如下: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68
  • “刘昉,博陵望都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刘昉,博陵望都人也。性轻狡,有奸数。周武帝时 ,以功臣子入侍皇太子。及宣帝嗣位,以技佞见狎,出入宫掖,宠冠一时。授大都督,迁小御正,与御正中大夫颜之仪并见亲信。及帝不悆,召昉及之仪…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51
  • 听语误饭文言文翻译和注释

      《听语误饭》出自《·夙惠第十二》。以下是文言文之家(www.wywzj.cn)整理的《听语误饭》文言文翻译和注释,欢迎阅读。 文言文   宾客诣①陈太丘宿⑨,太丘…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2K
  • 寒烟怀心绪嫣絮远黛茸诗词鉴赏

      时间是不朽的,日月星辰在你载着它是光环,是花冠,是眼神与光交汇出的晶莹,所有包裹在灿烂中的味道,在有所不同的锋芒里悠荡着。不同的闪烁里,各自吟唱着每一个角落处的心廊,只是在迎风…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57
  • “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全诗翻译赏析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译文]  人间世事,总是有盛有衰,此谢彼起;时间不断来来往往,就将古今串连了起来。   [出自]  孟浩然&…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7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